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观察/“战争部”出场 撕下美国最后的伪装\轩辕靖

2025-09-09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行政命令,将国防部改回历史称谓“战争部”,作为第二官方名称。这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正从“伪装防御”向“直白霸权”急剧转变。当然,也折射着美国的霸权焦虑,值得国际社会警惕。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一改名的时机选择极具针对性。特朗普在签署行政令前,刚刚观看了中国九三阅兵,中国展现的强大军事实力可能令他“破防”,担心美国军事霸权在中国面前“失灵”。这种“被中国阅兵刺激”的敏感反应,恰恰暴露了美国霸权的脆弱性和现实焦虑。当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足以挑战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时,美国的反应不是反思自身政策,而是转向更加激进的军事姿态。

  “战争部”这一称谓在美国历史上曾存续150余年,见证了美国从北美大陆向全球扩张的历程。1947年总统杜鲁门签署《国家安全法》将“战争部”更名为国防部,意图塑造美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形象,表明美国已从“主动战争”转向“全球防御”的战略定位。如今特朗普的改名举动,无异于撕下这层精心包装的和平外衣,直白地宣告美国军事战略的回归。

  美过度自信误判国际格局

  特朗普强调,改名意在向世界表明美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声称“在‘战争部’的领导下,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军事胜利;然而,改名为国防部后,胜利就演变为更持久的冲突,往往导致‘某种平局’。”这种逻辑不仅与他自诩的“和平总统”形象形成尖锐矛盾,也暴露出美国对自身军事实力的过度自信与对国际格局的误判。

  美国国内对这一改名举动的质疑声浪同样强烈。历史学家指出,恢复“战争部”旧称是“历史的倒退”,“特朗普希望重返美国赢得战争的胜利时代,却忽视了二战结束80年来取得的最伟大成就:避免超级大国冲突”。更严重的是,这一举动将使美国关于“爱好和平、遵守国际法”的表述变成了“掩盖真实意图的幌子”,使“避免核战争或超级大国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微乎其微”。

  这一改名举动程序上也存在严重问题。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国会是唯一有权决定联邦政府部门设立、废除及更名的机构。当年将“战争部”更名为国防部时,曾经历严格的国会投票程序。而特朗普此次通过行政命令绕过国会,试图“生米煮成熟饭”,暴露了美国“三权分立”政治架构的脆弱性。美国媒体估算,仅对五角大楼下辖数百个机构、全球军事设施的标识、徽章、电子邮件地址、制服等进行修改,就需耗费10亿美元。这不仅是对纳税人资金的浪费,更是对军事机构运作效率的严重干扰。

  国际社会对这一改名行动的警惕早已超越单纯的名称变更。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国恢复“战争部”名称“暴露了其将军事手段置于外交解决之上的危险倾向,可能引发新一轮地缘政治对抗”。中国外交部则回应称“这是美国内政,不予置评”,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这一回应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照。当年杜鲁门改名国防部是为了融入联合国框架,如今特朗普倒退,恰恰凸显美国破坏国际规则。

  美国国防部改名,不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转变。这预示美国未来将更轻易地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由,对他国发动军事打击,更直接地干涉他国内政,破坏地区稳定。因此,美国“战争部”名称的恢复,可能成为美国进一步突破国际规则、推行单边主义的“通行证”。

  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对中国而言,当美国急于展示好战的一面时,中国和平崛起的叙事优势更加凸显。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恢复“战争部”称谓,反衬出中国和平发展的定力与智慧。

  美国放弃“防御”伪装,粗暴地将“战争”作为对外政策的核心工具,全球安全秩序便陷入动荡。美国此举无异于历史的倒退,是对人类和平事业的严重挑战。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应更加警惕霸权主义的抬头,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唯有通过强化多边合作、完善国际军控体系,才能对冲美国霸权主义带来的风险。

  故而,面对美国国防部改名“战争部”,国际社会应更加坚定地选择和平与合作。

  讽刺的是,美国恢复“战争部”称谓,除了证明美国的霸权焦虑,并引发国际社会的警惕,并不会从根本上提升美国战略实力。因此,如此更名除了凸显特朗普政府的不自信,就是证明美国政府的不明智。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