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香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是吸引世界顶尖人才的热土!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昨日发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排名》),香港由去年第九位,大幅跃升至今年的第四位,荣登亚洲第一。
香港人才竞争力持续提升
香港今次荣膺全球人才排名第四,表现冠绝亚洲地区,超越排名第七的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香港在《排名》中所有三个人才竞争力因素均连续第二年上升;其中,“吸引力”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就绪度”及“投资及发展”的排名均上升一名,分别位列第三及第十二。
再细心拆解今次的“成绩单”,三个人才竞争力因素之下,共有三十一项具体指标,香港在“科学学科毕业生”的百分比继续高踞全球第一、“财务技能”排名亦上升至全球第三,而“管理层薪酬”和“管理教育效能”均排在全球第五。
除了上述表现特别突出的范畴外,香港在不少具体指标中亦位列全球前十,解释了香港今年排名大幅跃升原因。这些具体指标包括在“就绪度”因素下的“国际经验”(第六名)、“教育评估-PISA”(第六名)、“称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七名)、“学生流入流动性”(第八名)和“大学教育”(第九名);“吸引力”因素下的“司法公正”(第七名)和“员工积极性”(第八名),以及“投资及发展”因素下的“医疗基础设施”(第八名)。
正如特区政府发言人所指出,香港在《排名》位列亚洲第一,证明特区政府在教育、创新科技及引进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对路向和收到成效。在不同的范畴都有优秀的表现,反映了政府的人才政策为增强香港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打造“招才”氛围
作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以往予人的印象,主要是吸引来自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国际人才。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除了要继续吸引金融及法律行业的国际顶尖人才外,香港近年在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推动创科发展,以及吸引科技高才的表现,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先说教育,香港专上教育高度国际化和多元化,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优秀的科研人才,是国际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汇聚地。特区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从来都是绝不手软。以二○二五至二六财政年度而言,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经常开支拨款为1029亿元,占政府总经常开支17.5%,是整体政府开支的其中一个最重要部分。政府视教育为“投资未来”,这对增强香港整体竞争力,以及打造一个有利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环境,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至于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既是全球大势所趋,亦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现届政府积极推动创科发展,决心将香港打造成国际高端人才──特别是创科范畴人才──的集聚高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公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的排名首度上升至全球第一,反映大湾区的创科表现及发展潜力获得国际认可。全球顶尖人才看在眼里,不管是直接进行科研的创科人才,还是创科产业化所需的不同专业人才(如法律、会计、融资、工程等),都肯定会日益重视香港作为自身事业理想发展地的可能性。
“抢人才、留人才”渐见成效
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庞大,特区政府各项“抢人才、留人才”的措施亦渐见成效。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收到逾52万宗申请,当中超过35万宗获批,同期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的人才超过23万人。香港需要人才为香港经济打拼,特别是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威胁下,香港很多高增值行业都出现人手短缺,必须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填补缺口,方能维持一定的竞争力。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二○二四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作高层次领导统筹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制订政策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同时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政府善作善成、努力作为,配合香港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优良学术环境,令香港吸引全球各地人才的“底子”和“底气”愈见雄厚。
国际排名告诉我们,香港有能力、有条件成为世界顶尖人才落脚的热土。现届特区政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独特角色,香港的发展前景会更亮丽,不同界别的国际顶尖人才,定必可以在香港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
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