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补选圆满完成,为接下来的特区立法会选举开了好头,揭开了“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确立以来第二轮选举的序幕。如何发挥新选制的制度优势,实现港澳更好的发展,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新选制为发展护航
2019年“修例风波”严重冲击香港法治秩序,凸显了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极端重要性。2021年,在香港国安法有效恢复秩序、巩固法治的基础上,中央主导推出了旨在更好实现特区良政善治的选制改革,全面落实了“爱国者治港”原则。
新选制,新就新在强化香港特区选委会的作用。香港选委会从12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原有“四大界别”基础上增设第五界别,加强了代表国家和香港整体利益的声音。新选制下,选委会权责更重,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并选举产生90名立法会议员中的40名。新选制下,还设立参选人资格审查机制,剔除反中乱港分子的参选资格。
2021年以来,香港、澳门完成了新选制下特区选委会、立法会、行政长官、区议会等重要选举。据此选出的澳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任期将满,将分别于今年9月、12月迎来新选制下的第二次选举实践,也是首次换届选举。
此次香港选委会补选产生的委员,将参与立法会选举的提名和投票,对政治人才进行把关和选拔,角色关键、职责重要,是这一轮选举的“前哨战”。
新选制成就斐然
通过香港、澳门特区立法会最近一届任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的新选制有利于发展,成就斐然。
新选制终结了香港选举“不设防”历史。曾几何时,美西方政治代理人、反中乱港分子把香港立法会、区议会、选委会等管治机构折腾得乌烟瘴气。他们借助“选举政治”,把选举而非治理当成政治的中心,把争夺特区管治权而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宗旨。他们大搞“负面选举”、恶性竞争,公然鼓吹与香港严重“水土不服”的西式选制。他们妄图结合港版“颜色革命”夺占立法会、区议会多数议席,进而成为特首选举的“造王者”。这股恶浪甚至多次出现“倒灌”澳门之势。
香港通过选制改革,设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和全流程审查机制,彻底截断了反中乱港势力渗透特区管治机构的可能。
新选制系统性重塑了香港政治生态,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特别是强化了代表整体利益的声音,创造性地落实了基本法所明确的“均衡有序”政治参与,打破了“选举政治”带来的周期性动荡。
2021年以来,特区根据新选制,相继选出各自的选委会、立法会,终结了反中乱港分子党同伐异、杯葛议事、“拉布”“掟蕉”滋扰施政等乱象,遏止了立法会议而不决的失能危险,开创了行政立法机关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行政主导得到巩固加强。
新选制带来良政善治新气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2024年3月,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一举完成了延宕26年之久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写下香港立法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成为新选制为发展赋能的有力说明。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随着“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港澳需要进一步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
持续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外部势力、海外反中乱港势力不会放弃干扰破坏、迟滞特区由治及兴进程的企图。香港特区政府已指出当前面临的四大安全风险,各界都要保持警惕。香港需持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机制,与当地的独特法治体系无缝对接,与全国性法治体系有机衔接。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港澳社会特别是肩负市民重托管治机构,需珍视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追回蹉跎的时光,凝心聚力谋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新质生产力发展到哪里,与之相匹配的国家安全制度和能力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