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昨日二读辩论备受争议的《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条例草案》,最终在14票赞成、71票反对及1票弃权之下被否决。在处理同性伴侣事宜的整个过程,从法庭作出判决、特区政府推出法例草案,再到立法会的辩论以及最终的表决,都充分体现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各司其职,更说明立法会绝不是什么“橡皮图章”,而是能充分反映社会主流民意、能发挥法律所赋予功能的积极作用。事件到此告一段落,社会各界应警惕别有用心者挑起纷争,破坏香港多元包容品质,以共同维护好和谐稳定的大局。
两年前,终审法院在一宗司法覆核个案中裁定,基本法及《香港人权法案》中所保证和保障的婚姻宪法自由只限于异性婚姻,并把同性婚姻排除在外。但判决同时裁定,政府须在两年内提出替代框架,让同性伴侣关系获得法律承认,并订明因承认同性伴侣关系所衍生的适当权利和责任。执行和贯彻法院的裁决和命令,是尊重法治的特区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特区政府于两个多月前推出相关条例,这体现了特区政府的担当精神,更体现了对维护法治的高度责任感,值得肯定。
而从立法会昨日的表决结果,可以看到三个事实。
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第一,行政立法司法履行了各自职责。自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外间一直有一些阴阳怪气的话,攻击新一届立法会只会投支持票,是所谓的“橡皮图章”云云。但整个草案审议过程中,一直出现各种针锋相对的辩论,各种立场都有;而正式表决结果,亦出现14票反对及1票弃权的结果。如果真的是“橡皮图章”,这样的结果又岂会出现?如果草案没有争议,又岂会出现激烈的辩论?这不正是民主制度的正常现象?
正如立法会主席及多位议员明确表示,立法会对政府提出的法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进行审议表决,是依法履行职责。由于香港社会对该议题没有共识,立法会依照主流民意最终否决法案。这与立法会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并不相悖,也证明立法会不是“橡皮图章”。
从终审法院的判决,到特区政府推出条例,再到立法会的否决,三权各司其职,体现了相互尊重和良性互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亦表示,今次立法过程,对行政、立法及司法机关各自按基本法履行其职能起积极示范作用,亦反映立法会认真专业的态度。
第二,社会主流价值得到了尊重。香港是多元社会,但多元社会仍然需要尊重主流价值。同性伴侣权利保障涉及社会婚姻理念、性小众群体利益等问题,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宗教、民意等多种因素,十分复杂,处理方式没有一概而论的“通行惯例”。唯一共通之处就是,不管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都必须尊重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而不论是终院的判决,还是政府提出的草案,始终坚持香港的合法婚姻只包括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异性婚姻,“同性伴侣关系替代框架”并不等同于合法化同性婚姻。立法会审议期间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收到的一万多份意见书中反对意见逾八成,就是明确、直接的反映。因此,立法会表决的结果合乎香港社会的实际,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
同时也要看到,否决了草案不代表有关群体的权利得不到保护,曾国卫局长表示,政府已尽最大努力争取社会及立法会支持,将与律政司商讨下一步工作,但不会向法庭申请延长暂缓期限。
防止议题遭政治化
第三,和谐稳定局面不容被破坏。同性婚姻在全世界都是争议话题,有些地区接受,但更多地区并不接受。香港特区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取的是合法、稳妥、务实、积极的态度。推出草案既尊重了法庭的判决,是维护法治的体现,而在长达两个多月时间里,更是积极游说议员,各界有目共睹。我们绝不能因为一条具争议的法例,而又陷入到社会分化对立甚至对抗的局面,过往的教训已十分深刻。
香港今天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香港社会各界包括相关群体也能以理性客观态度进行讨论,值得肯定。但同时也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想借机挑事,操弄该议题政治化,妄图破坏香港社会的和谐稳定,阻挠香港实现由治及兴。对此,一切热爱香港、以港为家的人们需保持警惕,不被阴谋家们蛊惑,不让乱港图谋得逞。
昨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发表“港澳平”《依法稳妥处理问题 共护社会和谐稳定》文章,当中指出,“从《条例》的提出、审议和表决,人们可以看到,香港特区各方面对此问题的处理依法、稳妥、恰当。整个过程充分反映特区治理体制运行有序有效,再次彰显香港始终坚守的法治精神,并展现了香港多元包容的品质,昭示了香港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意志。”
此次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彰显了高度的法治精神,也体现了香港社会的理性、务实的高素质讨论,草案的否决无损香港声誉,更不会损害香港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形象和营商环境,相反,香港的多元包容开放的形象,将进一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