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年仅31岁的美国著名右翼青年领袖、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一场大学演讲活动中遭枪击身亡,由于柯克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事件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柯克之死固然有偶然性,但实际上是美国政治深层次危机与美式民主制度病入膏肓的事实体现。美国民主结构极度分裂、政治极化与枪支暴力已到了积重难返地步,从特朗普到柯克,当暴力成为美国制度之下常见的“可行手段”,那么,这样的美式民主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劣质制度”代名词。
柯克被形容为MEGA(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第三代中坚,是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青年运动的核心力量。2012年,年仅18岁的柯克创立“美国转捩点”(Turning Point USA),推广以自由市场经济、反堕胎与拥有枪械权利为核心的保守主义价值,并获得金主支持。多年来,他善于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公开辩论,凭借切合年轻人思想及死搅蛮缠的做法,成功聚集了大量支持者,成为美国保守派中无可忽视的政治人物。
美国病态政治的写照
事发时,他在犹他州奥勒姆(Orem)的犹他谷大学出席一场演讲活动并参与问答环节。活动场地两个显眼的词汇:一是“美国回归之旅”(The American Comeback Tour);另一个是:“证明我错吧”(Prove Me Wrong)。这两句话,恰恰成了柯克之死的无情讽刺。
柯克极度支持拥枪权,2023年曾毫不掩饰地说:“为了我们能够拥有第二修正案(拥枪权)来保护我们其他上帝赋予的权利,每年不幸地付出一些枪击死亡的代价也值得。”当时已引起极大争议。如今,“证明我错吧”、“拥枪自由的‘代价’”,一言成谶。一些反对他的言论者,尤其是曾被他猛烈攻击人群,则以此来作为枪击案新闻之下的留言。
事件表面是“拥枪权”与“反拥枪”的对立。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由来已久,枪械拥有权根深蒂固在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成为政治辩论中不可触碰的敏感地带。柯克所在的保守阵营以维护拥枪权为核心诉求,反对枪支管制并且认为拥枪是守护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这导致美国枪支暴力问题长期无法根治,以2024年为例,美国就发生了近500宗大规模枪击案,美媒更报道平均每年有4.4万人死于枪击事件。柯克被枪击,首先印证了美国枪支问题的深重程度,他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被枪击的政治人物。
更深一层在于,事件揭露了美国政治文化的极化和冲突激化。如今的美国社会,社会裂痕扩大。保守派与自由派在价值观、民主理念、枪支政策等众多议题上对立激烈,政客和媒体往往借助煽动性语言争取选票支持,加剧了民众间的仇恨。柯克身为保守派激进领袖,既是这场意识形态战争的产物,也在其言论和行动中推波助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死,很大程度是美国社会政治环境病态的写照,是极端政治对立激化的悲剧性后果。
更根本的在于,事件暴露出美式民主制度已经失去了普遍意义的“民主”特性。美国历史上有9位总统遇刺,当中4位死亡,政治人物遭枪击更是家常便饭。林肯、肯尼迪、马丁路德金,再到特朗普、柯克,当那句“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力”变成了以枪击的手段换取实际利益。美国政客向世界宣扬的美式民主制度,已在政治暴力下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理性对话已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美国国内的民主状况,与美国霸权在全世界横冲直撞的事实,又何其相似。
“劣质民主”走入末路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依靠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向全球推广其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体系。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曾指出,美国霸权不仅仅建立在物质实力上,更倚赖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也强调了美国将自己文化塑造成全球榜样的战略必要性。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美国所画的“大饼”,再也没有人信了。你自己的民主制度都如此不堪,还有什么资格去干涉他人?美国纵容以色列制造加沙惨案,还有何资格叫喊“人权自由”?
《华尔街日报》在昨日社论中称,柯克遇刺显示美国的政治暴力再次循环升级。从2017年国会议员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遭枪击,到特朗普本人经历两次暗杀企图,再到各州议员与官员遭到的攻击,显示出美国社会的撕裂与政治极化已达到危险的沸点。
该报用“沸点”来形容,包含着社会即将面临巨大动荡的忧虑,但作为总统的特朗普并没有采取冷却的方式,他在椭圆形办公室断言:“激进左派的政治暴力已经伤害太多无辜民众,夺走太多生命。”有极右势力甚至扬言,必须采取报复行动。一场保守势力与自由阵营的对决已经展开,以目前的状况而言,看不到根本扭转的可能性。
柯克之死,本质上是美式民主之殇,加速了美式民主的衰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