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从斩竹湾到长安街 一位港人的阅兵感想\李家良

2025-09-13 05:01: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9月3日的长安街上,受阅部队在烈日下整齐行进,阳光灼热地照在观礼人群身上,大家汗流浃背却依然热情高涨,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坐在观礼台上凝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这场国家盛典,倒映在眼底的不只是铿锵步伐,更是一个伟大时代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当纪念抗战的篇章开启,大荧幕播出庄严的倒数画面时,我忽然想起那个在西贡斩竹湾烈士纪念碑前伫立的清晨。而此刻,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观礼台上一一与抗日老战士握手。当镜头对准那位来自香港的老战士,看到他与领袖交握时颤抖的双手,我瞬间热泪盈眶。

  铭记历史让牺牲不被辜负

  这双曾经在新界丛林开展游击战的手,这副曾经冒死守护家国的脊梁,此刻正在天安门前获得最高的荣誉和致敬。当年他们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时,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站在这里,见证自己用青春守护的这片土地筑起了钢铁长城?从14年抗战的烽火到长安街的荣光,香港从来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用热血融入民族复兴的践行者。

  当歼-20战机划过长空,与抗战老兵的敬礼形成时空对话,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强大,是铭记历史,让牺牲不被辜负,让伤痛终得慰借。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港人是民族复兴的践行者

  当香港老战士的身影出现在国家盛典上,“殖民地”的历史阴影被新时代曙光彻底驱散。我们这代人要做的,不仅是传承这份家国情怀,更要让世界听见“东方之珠”融入民族复兴征程的独特和声。

  从斩竹湾到长安街,“英豪抗日千秋歌义勇,社稷迎曦八秩颂昌平”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香港人当以胸怀祖国的格局、勇往直前的斗志,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写下我们的注脚。

  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管治委员会秘书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