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管网约车服务的《2025年道路交通(修订)(网约车服务)条例草案》近日刊宪,首批持牌网约车平台最快2026年底营运。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昨日指出,网约车不考虑以竞投方式发牌,防止沦炒卖工具或衍生租务市场。这一政策是网约车与传统的士的根本分别,有利于优化服务质素,符合社会期待。
传统的士牌照由竞投方式获得,这使得牌照成为投资工具。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可投得大量牌照,然后将之分租给职业司机,赚取可观租金。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政府停止发放新的的士牌照,的士牌照奇货可居,市价飙升。但随着香港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完善,网约车又加入竞争,的士服务量下跌,的士牌照市场价也急剧滑落。市区牌照由高峰期的720万元跌至现在的约220万元,新界的士牌价格更低。有业内人士表示,现时七成的士牌照已沦为负资产。
这些年来香港部分的士业服务态度不佳,的士与网约车之间冲突加剧,衍生社会矛盾,多多少少同的士牌照的发牌方式有关。现届特区政府下决心解决有关问题,对网约车服务提出了三大规管方向:一是以安全为第一考量,要求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及司机都必须取得牌照;二是网约车必须由登记本人驾驶,人车合一,不得出租或分租;三是在网约车牌照数量由政府根据实际需要来分配,不使用竞投方式。这三大方向都是有的放矢,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参考了其他地方的有效经验,有利于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为了确保市场上有足够的网约车供应,条例采纳了民间意见,将7年车龄放宽至12年。事实上,当市场上有足够的网约车,既方便乘客,也促进市场竞争,推动优胜劣汰,对的士业界年年要求加价构成了有力制衡。
传统的士服务仍有其重要的角色,网约车服务则是大势所趋。社会各界乐见新业态与旧业态之间展开良性竞争,不断提升服务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