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香港不断深化对其战略意义的理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大局。倡议正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行政长官李家超不仅系统总结了香港服务建设“一带一路”的贡献与成果,更清晰勾勒出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理想枢纽和增值引擎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不仅体现了香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彰显了其在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价值。
自2016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累计已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万名参与者齐聚香港,推介超过2800个合作项目。香港目前与14个“一带一路”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约20个“一带一路”经济体签署投资协定、37个“一带一路”税务管辖区签署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2024年,香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商品贸易额已逾2760亿美元。
为标准制定提供深度支持
香港作为同时具备“中国优势”和“全球优势”的国际枢纽,已有约1400家“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在港设立据点,超过100家相关企业在港上市,显示出国际社会对香港桥梁纽带作用的高度认可。正如李家超行政长官所说,“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双重‘超级优势’,将为资本项目注入生生不息的创新动能和战略价值。”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李家超行政长官过去三年多次率团出访中东,到访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令香港与相关国家地区的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中今年5月访问中东期间,短短4天便促成59项合作备忘录及协议签署,覆盖金融、科技、能源、基建等多个领域。如此高效务实的外访成效,展现了特区政府识变求变、善作善成的积极作为,亦凸显出香港在复杂国际局势下所具备的强大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和资源整合实力。这不仅是商贸层面的突破,更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具体体现。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在本届论坛致辞中强调,支持香港深度联通内外,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致辞中指出,香港既是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更是全球资源对接中国市场的转换器,必将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掷地有声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独特优势的充分肯定和战略期待,为香港深度参与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是香港闻名于世的“金字招牌”。在我看来,香港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贸易通道功能。其在数字金融、绿色标准、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专业服务方面的体系化能力,正是当前“一带一路”深化合作中所亟需的“软基建”。不少创新金融技术的探索,以及国际调解院的落户,标志着香港正在规则制定和制度创新层面为国家战略提供更深层次支撑。
担当起“创新推动者”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已成为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外交安排不仅提升了香港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地位,更体现国家支持香港在“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沿线国家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区域总部和争议解决地,彰显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环境的认可。
此外,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香港需进一步强化与内地各省市的协同合作,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转化为真正可持续的合作成果。只有在规则衔接、专案共推、利益共用方面实现更深层次融合,香港才能更好地担当起“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标准制定者”“风险管理者”与“创新推动者”的角色。
在青年参与方面,一带一路总商会、香港中华联谊会、香港青年联会等机构,以及“一带一路”青联网和国际青年侨商协作平台等创新举措,正在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活力。这些机构和平台充分发挥香港青年国际化优势,通过文化交流、商务实践和创新创业,培养新一代“一带一路”建设者,确保倡议可持续发展。
十年历程,“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成为推动区域及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坚信,立足下一个“金色十年”,香港将继续发挥金融、专业服务、国际联系和创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建设,深化与内地及国际市场的协同合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独特的香港智慧与力量。
一带一路总商会会长、香港中华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