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入私人执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政府早前向立法会提交《消防(注册消防工程师)规例》以供审议。最近有议员提出,政府可将注册资格放宽至建筑学学士课程,惟现时本港各院校的建筑学课程未能对应相关专业知识,而且消防问题乃民生安全的重中之重,贸然放宽资格,对提升香港整体的城市竞争力未必有用,更与计划提升公共安全专业水平的原意相悖。
放宽资格或有悖计划原意
政府之所以决定引入第三方的消防安全审批服务,主要出于几个原因:其一,为了方便营商。现时全港所有处所的消防安全把关工作,都一律交由消防处进行评估和审批,但在有限人手之下,其程序可能长达一个月才完成。对于目前正积极争取外资和国际企业落户,并且将有更多重要盛事举办的香港而言,相关工作在可见的未来只会越来越繁重,消防处人手不足应对,也会有损市场效率。引入私人执业性质的注册消防工程师,便是希望能与官方形成“双轨制”,提高本港营商环境的灵活性,也是为处所的牌照申请人提供多一个选择。
其二,是为了带动香港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其实立法会早于2017年已通过《2016消防(修订)草案条例草案》,但当时全港只有约400名注册消防工程师,并且只有约30人具备结构及消防两项专业资格,明显无法满足社会的长远需要。由政府重订收费并推动注册消防工程师计划后,一方面为社会培育更多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则为工程业界开拓新机遇,鼓励各院校开办对应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出路,可谓多赢方案。
然而,日前有议员在立法会相关小组委员会中,建议把建筑学学士课程纳为获认可的注册资格之一,则未必与计划原意相符。
首先,建筑学与消防安全的知识只能有限兼容。观乎现时各大学和院校提供的建筑学课程,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建造、城市规划、环境控制、视觉研究等等,至于注册消防工程师所需的知识,则应涵盖消防科学、火灾危机评估及管理,并要了解相关法例、规定及标准等等。不难看见,两者虽然略有重叠的部分,但所占范围非常小,而且着眼点也不甚相同。建筑学对楼宇结构的重视,大多在于艺术或美学设计方面;但消防工程师关注的地方,则是其安全或风险上的评估。如果放宽资格,那就好比要一个职业足球员参加NBA,最终只能两面不讨好。
其次,确保消防安全需要非常严谨的判断和把关。不少港人都仍然记得2016年的淘大迷你仓四级火、2008年嘉禾大厦五级火,不但造成数十人伤亡,更有消防员因此殉职。对于如何避免安全问题,需要工程师结合消防知识与楼宇结构作出科学判断,稍有疏忽或误判,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引入注册消防工程师本意是为了提升香港消防安全水平和效率,但如果因为放宽资格而令注册消防工程师的专业性未符实际需求,那便成了舍本逐末之举。香港专业服务的优势正在于其高质素,对此不应轻易让步。
现行框架留有足够弹性
与此同时,政府当局也进行了详细研究及解说,指出为不影响消防安全,在订立相关学术资格要求时,消防处已详尽审视本地各大专院校开办的相关课程,但本地建筑学学士课程未能充分对应注册消防工程师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为确保消防安全,政府认为把建筑学学士课程纳为获认可的注册资格并不稳妥。此举亦获得香港工程师学会的同意。
其后,立法会相关小组委员会亦支持政府的立场及所建议的注册资格准则,经讨论后以大比数否决了建议放宽资格的修订。
注册消防工程师计划得到了工程界、消防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是政府为了应对未来新挑战和新需求而作出的必要之举。而现行注册框架也留有足够弹性,提供了四个不同的注册途径,包括设有包括资深经验或补修相关专业课程,容许合资格的人士可因应自身资格和经验,循合适途径申请成为注册消防工程师。当然,这也不是说《规例》已臻于完美,比如就长远如何监管注册消防工程师质素方面,仍有许多不同意见和讨论。政府接下来应继续与各界保持沟通,在确保消防安全和专业性的前提下,推动《规例》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