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守正创新 破茧成蝶\林顺潮

2025-09-19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为香港的未来写下新篇章。施政报告采纳了不少本人早前提交的建议,以及过去一直推动的建议,包括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推动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香港、放宽自资收生限制、推广DSE国际认受性、推出崭新通关模式、提升公营医疗体系等。

  本人对新一份施政报告的评语是“守正创新 破茧成蝶”。施政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及改革本港的基础,贯彻“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例如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要求部门首长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有独立调查小组及独立调查机制评核高级公务员,让部门领导发挥领导责任。

  吸引顶尖药企落户

  当中最令本人惊喜的是,施政报告提出减少外科专科稳定新症轮候时间10%;提升整体眼科服务,包括增设高流量日间白内障中心手术、增加专业人员培训及引入创新药物,为基层市民谋福祉,相信公营眼科服务的质量会有所提升。并且优化对癌症病人的服务,包括与国家癌症中心展开合作;强化癌症筛查技术,委托本地大学开展以AI协助肺癌筛查;透过增加基因及相关检测服务,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以及运用癌症数据及生物资源促进肿瘤学研究,加快抗癌药物及相关创新疗法的研发转化应用,同时加速创新抗癌药按“1+”机制审批并评估纳入医管局药物名册。相信措施有助香港的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

  本人一直致力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枢纽,是次施政报告有不少篇幅推动相关措施,例如提出吸引更多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香港,进行罕见病药、高端肿瘤药及先进疗法制品等临床试验和治疗。同时亦有参考本人过去提出的意见,包括推动大湾区内临床数据标准化,构建真实世界数据平台,助力药企更快将创新药物推向内地和国际市场;提升患者招募及试验启动效率,并透过河套的“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让药企在港深同步开展试验。

  本人一直倡议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创新药可参考外国经验,设“特别通道”加快审批,施政报告亦有所回应,将加快“1+”新药审批机制,试行优先审批经医院管理局建议能应对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创新药。本人希望“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成立后,对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创新药都有“特别通道”加快审批流程。乐见施政报告在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枢纽方面作出了详尽的回应,期望“香港药械监管中心”能全速成立,全速迈向“第一层审批”,推进香港成为医药研发基地,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香港,为香港提供一个新的“收入引擎”。

  本人于去年7月及今年5月曾就“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及“跨境安老配套”在立法会提出口头及书面质询,期望特区政府能进一步公开相关资料,并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其后政府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包括推出综援长者试验计划、分担参加“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香港长者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下须自付的部分医疗开支,以及持续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下的院舍数量。因此,参与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长者数量有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4月底入住的香港长者人数亦由约去年7月的170人增加至约460人,增幅达1.7倍。

  发展国际医疗枢纽

  去年施政报告,本人建议内地进口猫狗抵港后的检疫期由现时的120天缩减至30天,获政府积极回应,今年6月,内地被纳入第三A组别,检疫期缩减至30日。今年提交了一系列的宠物政策,亦获政府积极回应,将推动宠物餐厅友善政策。

  在DSE国际化方面,本人提议让DSE文凭试国际化,早前教育局局长在报章回应对开设国际版本的DSE中学文凭试持开放态度,需时构思执行细节,包括研发电子模式的考试。施政报告继续扩展DSE国际认受性及吸引力,为DSE文凭试国际化打下基础,相信未来仍然有机会推行。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与内外挑战,新一份施政报告既承传“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亦展现改革创新的决心。相信香港可以继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医疗创科领域开创新局,吸引顶尖药企与科研机构落户,推动临床试验与药械研发,发展成为国际医疗枢纽。只要社会上下同心协力,香港定能破茧成蝶,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打造医疗高地、创新高地、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产业高地,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亦为市民创造更健康、更优质的生活。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