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主题,推出大量举措包括加快北都发展、强化管治、增强发展动能以及惠及民生等等。施政报告体现了行政长官改革创新作为的勇气和魄力,对于加快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意义重大。
笔者特别关注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新局面的相关内容。今日的香港已经进入“一国两制”实践的新阶段,施政报告明确提出用好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得天独厚优势,加强与内地不同省市和海外的新兴市场联动,强化“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与有意“走出去”的内地企业携手併船出海;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平台“出海”,助力内企开拓中东、东盟、中亚等新兴市场,借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及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本届特区政府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进取的态度、前瞻性的思维,对未来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推动航天科技发展,支持太空经济,支援各大学航天航空项目,落实低空经济细节,这都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竞争力关键所在。
增强香港未来发展动能
二是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的部署。特区政府以战略的眼光完善顶层设计,提出成立由行政长官亲自领衔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小组;同时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打破了过往的发展模式,展现了特区政府的改革发展的勇气。
北部都会区发展对香港未来至关重要,这不仅将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亦是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建成后将会成为集创科产业、教育、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身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都会。香港着力发展新的创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会聚集于此,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能创造大量职位和提升生产力,在施政报告的推动下,北部都会区将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所在地。
三是加快国际高教枢纽的举措。施政报告提出了具有前瞻眼光的教育产业化的新发展路径。香港拥有显著的专上教育优势,是全球唯一拥有五间百强大学的城市。政府将加速建设“北都大学城”,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发展应用科学大学,积极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与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教育局会成立“留学香港专班”,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创科局、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专上院校、海外经贸办、驻内地办事处等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在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少走弯路,尽快建设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教育产业体系,不仅为香港为国家培育人才,而且可以吸引全球优秀的科学家、人才齐聚香港工作和生活,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四是强化治理、改革公务员队伍的举措。施政报告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强化部门首长的责任担当,清楚强调部门首长须负责建立好管理团队,并带领其高级公务员共同做好管理人员和运作系统的工作。同时将强化公务员评核机制,以持续提升部门整体效能、提振优秀公务员士气,并协助有待改进人员提升能力。持续推动公务员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者身份认同,提升公务员队伍的国家意识和尽职履责能力。直面深层次问题,建立新的责任制,展现了李家超敢于破旧立新、着力提高治理水平的担当作为。
行政长官亦接纳了各界意见,成立“AI效能提升组”,推动部门工作中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展现本届政府建设智慧政府,进行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的决心。
筑牢根基应对各类挑战
报告中着墨甚多的民生住房问题,同样彰显了本届政府的大格局、大气魄以及大手笔。公屋轮候时间的减少、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的调整、推出“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且构建了长远的规划和保障体系。
面对老龄化、生育率低的问题,报告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鼓励生育措施,将免税额提高一倍来鼓励生育,这个力度是空前的,政府也透过各个输入人才政策,直面人口高龄化和劳动人口下降挑战。
总体而言,今年施政报告是一份有担当、具国际视野,以及配合国家发展、投资未来的施政纲领,将带领香港有效应对未来挑战。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