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务员制度改革实现新的突破。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填补了治理体系中的潜在漏洞——高级公务员问责真空,这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一步。建立责任制将有效改善公务员的工作效率,真正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为香港由治及兴提供治理层面的根本保证。
截至2024年底,香港共有超过17万名公务员,相当于香港总人口的2.3%,其中约1400人属首长级人员。这支队伍以高效专业、廉洁公正著称,作为维持香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核心力量,公务员队伍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执行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香港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对更好发挥公务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采取了诸多改革,包括更新《公务员守则》、推出“行政长官表扬榜”奖励计划、检视《公务人员(管理)命令》和《公务人员(纪律)规例》等。尤其是建立“全政府动员”机制,确保当重大危机出现时政府能立即动员公务员组成应急队伍处理事故,在台风灾害善后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部门首长责任担当
然而,“重声明保证、轻尽职调查”的管理文化和所谓“程序优先”的工作惯性,束缚了香港公务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当要求站位高度和应对新型挑战时,难免在思维理念和处理方法上存在缺失,甚至对香港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李家超也坦言,政府执行部门和人员为数不少,难免会有个别部门出现问题的情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进的环境下,香港面临的内外部情况复杂且多变,亟需一支专业、高效且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公务员队伍,提升香港治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的缘由和目标正在于此。
这是对提升特区治理能力的坚决践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要加强政府管理,改进政府作风,树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新风尚,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再次强调,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推进公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管治队伍建设,完善廉政监督体系。李家超将“进一步强化治理”放在今年施政报告的突出位置强调,显示了特区政府对提升治理水平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
这也是理念上的重要突破。自2002年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以来,特区政治任命官员的权责和奖惩较为清晰,但高级公务员(包括部门首长等)的工作责任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评判体系和标准,政治问责和行政问责的界限并没有划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整体管理水平。正如李家超所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部门首长的责任担当,清楚强调部门首长须负责建立好管理团队,并带领其高级公务员共同做好管理人员和运作系统的工作。只有如此,公务员队伍才能持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升部门效能,为特区治理作出更有效率的贡献。
清晰制度实现优胜劣汰
这更是缜密的制度化安排。从建立责任制的目的,到调查机制的分级,再到独立调查小组和启动机制的设计,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程序清晰的考评制度,可以有效促进领导责任的培养和工作实绩的改进,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它与公务员评核机制形成合力,对公务员这一香港治理的关键力量实现了全覆盖,以制度设计鼓励优秀公务员精益求精,并适当处理能力不足或行为有缺失的人员,实现了优胜劣汰。值得称赞的是,施政报告还与时俱进,在政府工作中创新性引入人工智能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了治理效能。
今天的香港正站在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上,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持续改善,就无可避免要面对改革,任何群体都不例外。作为特区治理的重要基础力量,公务员队伍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促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的内外形势,公务员尤其是高层级人员需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从维护香港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真心接受监督和问责,夯实“爱国者治港”的基础。香港社会也需要全力支持施政报告提出的此项改革,因为这是更好实现施政目标和真正提升治理水平的前提条件。只有以团结的姿态面对,以负责的态度工作,香港才能真正实现由治及兴,并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