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报告对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作出规划部署,充分体现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作为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的担当进取,立足“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战略定位,构建了经济与民生协同发展的行动蓝图,反映香港社会团结开创更好明天的共同心愿,展现香港新阶段新发展的昂扬奋发气象。
施政报告既回应了社会深层次诉求,更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指明了路径,其价值与意义尤为深远。报告围绕香港长远发展与即时需求,形成五大关键部署,构成由治及兴的核心支撑,展示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
精准对接国家战略
一是产业升级与动能重塑。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同时推动金融、航运等传统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进一步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二是北部都会区战略提速。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简化法定流程,提供地价税务优惠等,加快北都发展,吸引企业落户。
三是民生福祉系统性改善。以房屋为突破口,增加公营房屋供应量,调整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推出“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医疗领域推进慢性疾病共治平台,劳工领域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伤补偿机制。
四是治理效能与科技赋能。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强化问责,成立“AI效能提升组”推动政府流程数字化,以“技术+制度”破解行政瓶颈。
五是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成立“出海专班”助力内企“出海”,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枱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深化“超级联系人”功能。
笔者作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认为这份施政报告生动诠释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创新发展,彰显了“爱国者治港”原则下的制度优势。
北部都会区建设打破港深地域壁垒,通过“双城联动”构建“一国两制”下的区域协同样本,既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又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支点。“出海专班”则将香港平台功能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精准对接,协助国企民企通过香港拓展国际市场,体现了香港在国家“双循环”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商界的视角来看,加快北都发展为企业发展打开了全新空间。商会可主动搭建桥梁,推动成立“北都产业联盟”,整合金融、科技、制造业资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商会还应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北都商机研讨会”,编制产业机遇手册,协助企业规划布局;同时推动“政产学研投”合作,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将北部都会区打造成为香港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有效凝聚社会共识
施政报告的多项部署与经民联“工商带动经济、民生同步改善”的核心主张高度契合,体现了政府的进取意识与责任担当。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布局可谓精准有力。创科与北都形成香港发展的“双轮驱动”,既培育新兴产业动能,又拓展传统产业空间,与经民联“推动产业多元化”的主张一脉相承。
更值得肯定的是,政府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增加公营房屋供应量与丰富置业阶梯,直面社会最关切的住房问题;提升公营医疗体系与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现了对基层福祉的关怀,这与经民联“民生为本”的理念高度一致。这种“进取发展 心系民生”的施政风格,既稳定了商界预期,又凝聚了社会共识。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监事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