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科技经济是香港的未来\周春玲

2025-09-23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我注意到特首用了两个篇章27个段落,详细讲述香港未来几年的科技与产业、创新与引进、领先与惠民、投资与保护、人才与培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和目标。作为投资人,眼光一定是既看现在,更看未来,相信大家对这部分都会认真阅读。

  李家超特别强调,政府重视以科创带动高增值的生产制造,促进新型工业化。随着新型工业产值持续增长,政府会加快培养本地和引进境外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多元发展。同时,也拿出了具体的措施,以三大创科园区、五大研发机构为主体架构,推动创科发展,汇聚世界人才,以香港研发平台支持航天科技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低空经济,支持惠民科研,并引入龙头创科企业落户香港。

  大力扶持新技术新产业

  香港要大力发展科创,这是毫无争议的话题。用机械逐渐取代人手,从而提升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随着AI在香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正如施政报告指出,要引入到政府的政务、商务上,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将提升社会的公平性。

  有财经界人士指出,在香港,以前是地产主宰经济,但在未来由科技主导,资金将走向直接投资科技。近日香港股市已经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科技股持续攀高,说明市民已经在调整对香港经济未来的基本判断和期待。

  这几年,尽管特区政府面临财政赤字的巨大压力,但是对科技发展仍不惜斥巨资,扶持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能源等,有些项目已初见成效。不可否认,科技创新需要时间推进,不会短期达至突破。对此,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中汲取经验,以制定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措施。

  纵观美国,不管是经济、金融还是社会人口、福利等,很少搞规划,科技更是走一步看一步,这是他们的制度所决定的。过去看见前苏联卫星上天了,他们就以苏联为目标搞科技竞争;现在看中国的科技后来者跟上,他们就又以中国为假想敌,打压中国的科技出海。美国不搞科技规划,不等于一无是处。相反,人类大部分的科技突破,都不是计划出来的。比如,蒸汽机、火车不是英国政府规划发明的,而是开发煤矿进化出来的;互联网虽是美国军方搞出来的,但并没想到今天的应用如此广泛,以至于任何人、任何行业都离不开这项技术;计算机也如是,当时研发者认为,计算机又大又贵,全世界有若干台计算机就足矣,以至于他们嫌费劲,干脆将计算机丢给市场。手机也一样,当初美国军方搞出来后,也丢给市场,结果谁能卖出去,谁就建立一个新的产业王朝。

  美国的科技发展在本质上,是受该国自下而上的形态所影响,政府对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干涉很少,学术自由的氛围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科技研究形成自下而上的系统,与自由经济市场又是天生契合的,所以创新力一直比较强。一般而言,科技人才比较重视创新自由的氛围,也正是这种氛围,美国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很大,加上大学研究所和资本市场深刻互动,才有了美国今天的科技实力。

  当我们讲美国的创新实力和特点时,不等于我们要照搬美国的方式。相反,香港拥有绝不逊色于美国的优势,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作前瞻性谋划:

  一是法律健全。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是鼓励创科发展和创意的基石。施政报告用了较大篇幅讲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知识产权融资、估值和保障。商经局及知识产权署会联同金管局推出知识产权融资沙盒,透过银行、保险、估值及法律等专业,协助试点行业(特别是科技行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

  与此同时,政府已于去年9月就完善《版权条例》以保障AI发展完成公众咨询,并就相关法律原则制订实务守则,并拟备立法建议。类似的法律保障,是对科创者、发明者的有力支持,既让他们可以实实在在地分享创新的红利,也将减少知识产权被侵害而引起的恶性竞争。

  具备法律资本创新三大优势

  二是资本投入。资本市场就像一块地,有才华的人就像种子,无数的人去播种,过些年总会长出几棵参天大树。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各种金融工具相对较为完备。施政报告提出,香港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年底正式运作后,政府将支持其向本地中小型创科企业以国家标准提供专利评估,及推出为期两年的先导计划,资助专利估值以作信贷融资的参考。

  三是创新氛围。创新这种事最适合自下而上,大家都在拚技术突破,但并不知道将来改变世界的那个技术是什么,是谁发明?过去,香港的科研一直埋在大学的苦干中,自下而上、各显神通发表了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今天特区政府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做了方向性的指引,再加上法律健全,资金充裕,良好的创新氛围,这些都为创新注入很强的能量,相信香港的创科一定会再上台阶。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高升基金执行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