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主题,对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提出详实的具体规划和部署,充分展现李家超和特区政府作为当家人与第一责任人的担当进取,展现香港新阶段新发展的昂扬奋发气象。施政报告公布后,受到各界高度评价,进一步提振了各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施政报告中有关北部都会区的内容尤为引人关注。李家超曾以“心急如焚”形容北都建设,从今次施政报告对北都的着墨,看到政府加快北都发展的巨大决心。
首先是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李家超指出,此举是为了提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是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的“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负责由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统筹整合规划、工程、土地、交通、环保等作全面部署,促进产业进驻,创造职位和提升生产力。
这一重要制度革新,体现了特区政府以战略角度和宏观视野看待北都发展。事实上,北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基建项目,其涉及产业方针的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房屋土地用途、人才企业相关政策等复杂问题,需要更高的统筹力、更强的执行力、更快的发展进度。“北都发展委员会”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以新思维、新方式加快北都发展,将开启北都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其次是简化程序、拆墙松绑。当前全球政经形势变幻频仍,全球产业链加深变化的同时催生出不同形式的合作,也刺激了更大程度的竞争。李家超指出,周边国家和城市都在认真研究北都方案,以跟香港竞争。从2021年北都概念最初提出之时,预料要花约20年才能完成整个项目,在今日的新形势下,20年无疑是太久了,尤其前沿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如果再不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北都建设,香港终不免落后于人。
施政报告从各方面提出拆墙松绑的新政,例如引入快速审批制度;推行“分阶段开发”模式;以多元开发模式;容许北都土地业权人主动交回政府计划征收的土地等等。
融入湾区发展重要支撑
这些措施都是从行政角度上进行简化,以更简便程序鼓励市场力量加大投入,在公私营深入合作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开放的营运生态。不但政府可以节省成本和加快发展速度,来自不同地方的创新企业可以在合理门槛的前提下投身北都建设,巩固了短期和长远的发展所需,为北都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持续巩固和提升全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齿轮。近来香港在多项国际排名都取得好成绩,展现了“爱国者治港”下的新面貌。我坚定支持施政报告,并相信这将为香港开创更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友好协进会义工团执行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