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关系/波兰停摆中欧班列的地缘政治算计\宇 文

2025-09-23 05:02: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波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维持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直接导致途经该国的中欧班列陷入停摆。

  这一决定令人费解,因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刚结束对波兰的访问,双方曾签署保障中欧班列畅通的协议。波兰政府的出尔反尔,显然不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地缘政治博弈,后果注定是损人不利己。

  中欧班列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钢铁驼队”,自2011年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连接中国128个城市与欧洲26国229个城市。作为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核心门户,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承担着90%以上的中欧班列货物清关和分拨工作。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因中欧班列的开通而发展成为欧洲东方物流枢纽,带动数万人就业,成为波兰经济的重要引擎。然而,波兰政府却亲手切断了这条生命线。

  波兰的算计颇为明显。作为西方援乌物资的重要中转地,波兰一直是北约在东欧的“前哨站”。此次关闭边境,实际上是将中欧班列当作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改变立场,以换取自身安全保障。然而,这种逻辑完全站不住脚。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始终主张政治解决,坚持中立立场,从未介入军事冲突,也未切断正常经贸往来。波兰试图把中国拖入大国对抗,实则是把棋手当棋子。

  短视行为自毁长城

  更讽刺的是,波兰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十年间,中欧班列不仅将中欧货运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还降低了欧洲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为波兰带来了每年5亿欧元的过境收入。如今,波兰却为了所谓“国家安全”,将这一重要经济来源置于危险之中。这种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

  波兰此举的深层动机,可能与北约的战略布局有关。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北约在东欧的军事部署不断加强,波兰作为北约成员国,希望通过关闭边境,向北约展示其“安全贡献”,从而换取更多军事支持。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波关系,也破坏了中欧合作大局。王毅外长在华沙与波兰总统和外长会谈时,明确指出中欧班列是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但波兰政府却置之不理,继续坚持关闭边境。

  中欧班列停运的影响迅速显现。超过300列货运列车和数千个满载货物的标准箱滞留边境,运输成本上涨超过15%。义乌的商家因货物滞留,每天损失上万。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化妆品厂商等面临供应链中断危机,德国汽车业尤为严重,其生产线采用大量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全球供应链因此遭受重创,这不仅影响了中欧贸易,也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威胁。

  波兰政府声称关闭边境是为了“国家安全”,但事实是,关闭边境不仅没有提升安全,反而加剧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了地缘政治风险。同时,波兰的行动也向全球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地缘政治冲突可以随意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这将严重损害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波兰的短视还体现在其对自身经济的损害上。作为中欧班列的最大受益国,波兰每年因中欧班列带来的过境收入高达5亿欧元。如今,这一重要经济来源被切断,波兰自身也将遭受巨大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波兰的举动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进一步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波兰政府低估了中欧班列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中欧班列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中欧合作的象征,也是中欧双方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通过这一通道,将商品高效、低成本地运送到欧洲;欧洲则通过这一通道,获得了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波兰却因为一时的政治考量,破坏了这一合作成果。

  因此,波兰的决策不仅暴露了其战略短视,也将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如削弱中欧互信,增加合作障碍等。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欧合作本应更加紧密,而非因波兰的短视行为而受到阻碍。

  大概率成美国“弃子”

  当然,这一事件也不排除北约成员和美国故意鼓噪波兰对华发难。不过,从历史和现实看,波兰充当美欧反华棋子,大概率会成为弃子。毕竟,波兰曾有过被欧洲列强出卖的惨痛历史。故而,波兰让中欧班列停摆,很不明智。

  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今天,各国更应珍惜合作机会,避免因短期政治考量而破坏长期合作。波兰的这一决策,不仅是一场地缘政治的失败,更是对全球化理念的背离。希望波兰政府能够及时纠正错误,重新回到合作共赢的正确道路上来。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