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向立法会提交文件,表示经研判当前减废回收工作收到明显效果、经济情况和市民的接受程度,审时度势,现届政府将继续暂缓垃圾收费,并且继续透过宣传教育改变市民行为、持续完善回收网络等四个方向继续推动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巩固减废成果。笔者非常欢迎政府从善如流,不但为中小企纾解经营压力,更可为普罗大众减轻在经济复苏和转型期间的负担。
废物弃置量连降三年
垃圾收费是一项关乎全港750万市民生活的重大政策,其成功与否极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共识和市民的接受程度。自政府去年暂缓实施垃圾收费以来,社会上不乏声音反映,若在经济复苏和转型期间推行垃圾收费,无疑会增添普罗市民及中小企的压力,产生“劳民伤财”的不良效果。政策若欠缺广泛的民意基础,不但执行困难,更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偏离政策原意。今次政府研判各项因素后作出继续暂缓垃圾收费的决定,实在明智和体恤民情。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暂缓推行垃圾收费不等于减废工作的成效将会倒退。政府提交的文件显示,现届政府成功扭转废物弃置量长期上升的趋势,香港的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吨,连续三年持续下降,减至2024年平均每日10510公吨,减少共7.5%。人均弃置量亦由2021年的高位每人每日1.53公斤,持续下降至2024年每人每日1.40公斤,三年间下跌约8.5%。在去年5月暂缓实施垃圾收费后,都市固体废物每日平均弃置量持续下降,一年间减少了约5%。这些成绩证明,政府透过宣传教育和扩大回收网络,市民在减废回收方面的意识和参与度有增无减,已成功扭转废物弃置量上升的趋势,更不必以强制收费驱动,反而透过鼓励措施已达到更佳成效。
笔者深入中西区观察,绿色生活已悄然生根。过去一年,环保署把“绿在区区”的公共回收物收集点增至超过800个,覆盖全港18区;厨余收集点增至超过1500个,覆盖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并有望实现“一座一桶”。不同鼓励性《约章》连结私人屋苑和企业,鼓励家家户户带同子女参与回收,各行各业自发减少包装使用。这种源自社区的主动参与,反映市民更接受鼓励性政策。
鼓励政策能取更高成效
笔者相信鼓励性政策创造的环保效益,比强制措施成效更高、更具可持续性,以软性方法鼓励民众源头减废和实践回收,是本港环保政策非常可取的方向。
继续暂缓垃圾收费展现政府的公共行政智慧,读懂民心所向。为了让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长环境,环境保护以及建立可持续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正因为环保政策影响深远,固在推行时更应评估经济大环境和市民意见。
笔者乐见政府因时制宜,更期望政府不要就此停步,继续大力推广行业协作,以及善用市场力量发展环境基建,让真正的绿色生活文化能“落地”社区。
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会长、中西区区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