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简朴房作用大

2025-09-27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法会昨日三读通过《简朴房条例草案》,10月3日生效。通过为出租住宅分间单位引入规管制度,确保有关单位能提供安全和合理的居住环境,为全面有序解决劣质“㓥房”这一老大难问题,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条例要求分间单位须满足一系列客观标准,包括最低面积、最低高度、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独立厕所、供水要求、通风透明、独立电表等,并在取得“简朴房”的认证后,方可合法出租作居住用途,违规者须负刑事责任。换言之,“简朴房”并非“㓥房”的简单改名,而是具备了一系列适宜居住的标准,让租户能以合理的价钱,租到符合条件的住房。

  目前有22万市民居住于分布港九新界的11万个㓥房单位中。这些单位良莠不齐,有些环境相当恶劣,且租金高昂。加上㓥房多由旧区的老式大厦改建,因此又有“贫民窟”的形容。香港的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同时存在着大量的㓥房户,这一不和谐的现象,一度被视为香港贫富悬殊的缩影。多少年来,历届特区政府都希望有效解决“㓥房”,但一直受到各种掣肘,问题一拖再拖。

  本届政府上任后,以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在解决房屋问题上推出多项创新措施。一是在拓土方面拆墙松绑,要求建造公屋提速、提效、提质、提量,缩短轮候时间;二是推出“简约公屋”,为基层市民提供上楼前的中转屋,改善其居住环境且减轻其经济负担;三是着手处理“㓥房”问题,通过设立简朴房标准和登记制度,淘汰劣质“㓥房”,同时为业主提供改装单位、使其符合认证标准的时间。

  “㓥房”是历史遗留问题,客观上有其存在理由,“一刀切”取缔不切实际。事实上,世界各地都有“㓥房”,尽管未必都有“㓥房”之名。本届特区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规管的方式推动解决历届特区政府头痛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体现了担当作为。随着条例的通过,解决“㓥房”也将进入实质阶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