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无障碍生活

2025-09-30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运输署今年4月起陆续更换电子过路发声装置,至今完成了170个路口的安装,全港更换工程预计于2027年完成,此举有助视障人士更安全过马路,体现了特区政府对弱势阶层的细致关怀。

  香港在残疾人士权益保障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残疾人士乘坐巴士和地铁等交通工具时,会得到司机或乘务人员耐心协助,其他乘客则礼让残疾人士优先上车,这是香港最美的风景线之一。政府建筑物100%达至无障碍标准,公共网站达标率接近100%,投票站达标率逾九成。

  香港一早通过《残疾人歧视条例》,从法律上禁止对残疾人士的歧视,涵盖就业、教育和公共服务等多领域。政府设立无障碍协调员计划,协助残疾人士使用公共设施。电视台必须提供字幕和手语翻译,迪士尼乐园等大型私人机构提供轮椅租借、触觉地图和导盲犬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绝大部分残疾人士享有政府福利津贴,职业培训计划有助于他们融入社会。

  香港是公认的对残疾人士最友好的城市之一。事实上,香港公共交通系统无障碍率远远优于纽约。若与英国比较,香港在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上更胜一筹。联合国有关机构曾赞扬香港对残疾人权益的保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香港在无障碍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但这并不是说已没有继续优化的空间。有复康组织调查显示,47%残疾人士认为本港无障碍设施未尽完善,启德体育园的购票程序复杂,而所有畅通易达洗手间均不达标。这些,正是香港继续努力优化的目标。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士。香港在人道关怀上的卓越成就及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彰显了香港是一个有温度、有爱心、有包容的文明城市。另一方面,从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到真正实现无障碍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加强合作,推动更全面、更完善的无障碍设计和文化转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