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桦加沙”早前吹袭香港,不少市民担心再次重现“山竹”、“天鸽”袭港时造成的重大破坏,所幸在特区政府的超前部署、社会各界齐心努力下,香港得以安全度过这场惊涛骇浪,社区更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作,证明本港的抗灾能力和效率已有提升。
“桦加沙”袭港前,政府深刻汲取了过往应对天灾时的经验教训作出超前部署,天文台密切关注“桦加沙”的形成和移动路径,在相当早期的阶段已向市民作出警告,让市民知悉其破坏力可能远超“天鸽”和“山竹”。犹记得2018年“山竹”袭港所造成的破坏惊心动魄,据报当时超过6万棵树木倒塌,850处建筑物遭破坏,超过4万户电力供应中断,多区严重水浸,458人受伤,海、陆、空交通瘫痪,复原需时数日。2017年“天鸽”的破坏力亦相当惊人,逾5300宗塌树报告,至少129人受伤。
政府超前部署各界团结配合
因此全港严阵应对“桦加沙”超强台风。教育局提早宣布所有学校停课两日,临时收容中心提前开放,不同部门亦作好随时的水浸、塌树、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和应对方案,警队、消防等数千名人员和装备车辆,以及不同部门人员随时候命。
“桦加沙”吹袭期间,全港多处强风不断,部分地区出现塌树事故。例如大埔头路路口就有树木折断,堵塞了一条行车路线,幸好政府部门动员锯断树幹,成功开通恢复交通线路,让有必要外出的驾驶者安全通行。同样地,在翠和里停车场亦有树木折断,但经我们向相关部门通报后,很快就获处理。台风过后,特区政府全速进行复原,迅速清理塌树及障碍物,主要干道畅通,第二天早上社会大致回复正常运作。
这次稳妥应对超级台风,显示香港抗灾能力已进一步提升,全赖特区政府超前部署、协调,和地区力量等社会各界的团结配合。民政处人员为有需要的商户和居民提供沙包、安装水闸,以确保地库及低层单位免受侵袭,各部门提供热线给区内紧急联络。各区议员预早储备胶纸、木板、胶布、绳等物资于议员办事处以防不时之需,向居民发信息提醒要预早做好防风措施,手机、充电器充足电,搬走靠近窗边及露台物品等,提示屋苑管理公司或法团检查电机房有否漏水以影响供电,关爱队走访长者家庭协助做好防风措施等。
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总结应对“桦加沙”的经验,将成功经验系统化、制度化,以应对未来各种极端天气威胁。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总结经验,香港的抗灾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例如渠务署早在风暴前已加强渠管清理,避免因暴雨而出现大范围水浸,以及安排了紧急应变队驻守。以大埔为例,当局部署了强力排水机械人“龙吸水”在河水有机会氾滥和有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的林村河及三门仔,防止严重水浸成灾。渠务署在“桦加沙”吹袭前,更已制订详细的应对方案,包括在台风暴雨前后,巡查及清理阻塞的渠道及河道,使用无人机巡查河道、维修损毁的渠务设施;风暴潮应变措施,在林村河及大埔河附近设立临时充水式挡水坝;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包括加设防水墙等。在这种种措施下才减低了出现严重水浸的风险。
不断完善应对灾害工作
香港安全度过今次的超强台风,把破坏减到最低,所有谨守岗位的前线人员功不可没。虽然今次“桦加沙”风力强劲,但香港大部分地区都未见有严重损毁,这全靠政府的超前部署,各部门单位人员通宵达旦保护市民安全;风暴过后政府人员、区议员、关爱队四出协助清理街道,让社会尽快复常。
台风过后,阳光再现,生活回归平静,每一次天灾过后,都让政府汲取更多经验,透过总结每一次应对工作可取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部署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府应对灾害的能力。
新民党大埔区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