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关系/美对华的“豆争”与特朗普的“底牌”\宇 文

2025-10-10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帖抱怨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称这是中国的谈判手段。特朗普还把中国不买美国大豆问题归咎于前任拜登,并承诺将利用加征关税的收入帮助农民。

  抱怨中国、安慰农民、卸责拜登,符合特朗普的性格。不过,这也暴露了美国的“底牌”,因为特朗普的心浮气躁恰恰犯了谈判的大忌:在谈判前显得焦虑不安。这意味着,中国打出的“大豆牌”击中美国七寸,也让特朗普方寸大乱。

  众所周知,美国的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铁票仓”。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依赖对华出口大豆、玉米、猪肉等农产品,中国市场直接关系到当地数百万农民的生计。一旦失去中国市场,不仅经济受损,政治支持也将动摇。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转向南美进口大豆的举措,正是对美国贸易霸凌的精准反制,它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没有赢家,但美国的农业可能输得更惨。

  美国“痛感”远超中国

  这场“豆争”也暴露了美国对华战略的严重误判。特朗普政府一度认为,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可以通过关税战逼迫中国让步。然而,现实是中国早已实现出口多元化,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已从2017年的19%降至2024年的不足15%。相反,美国农业对华依赖度却高达20%以上。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的测算显示,即使中国对美出口下降80%,其整体外贸也仅减少约10%,而美国农民则可能面临破产潮。这种结构性的不对称,决定了美国在贸易战中承受的“痛感”远超中国。

  中国在“豆争”中占据主动,不仅体现在供应链的灵活调整上,更体现在战略定力上。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国没有慌乱,而是迅速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确保了大豆供应的稳定。同时,中国还在国内推动大豆增产计划,提升自给能力。这种“内外兼修”的策略,使中国在博弈中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反制,正在转化为在其他领域的战略优势。当美国农民因大豆滞销而向政府施压时,美国政府在关税、科技乃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面临调整压力。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杠杆,在未来的谈判中要求美国在高科技出口管制、对华投资限制等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毕竟,美国政府无法长期承受来自国内农业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

  特朗普将中国不买大豆归咎于拜登,这不过是推卸责任的说辞。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试图通过“脱钩断链”遏制中国发展,却忽视了市场规律和经济现实。中国在大豆贸易中的表现,正是对这种错误战略的有力回击。

  当美国官员还在为中国向阿根廷订购20船约130万吨大豆而愤怒时,他们或许该反思:为什么中国能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商,而美国农民却承受大豆出口量大跌的沉重打击?答案很简单: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而美国却在自我孤立。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美国正在将自己孤立于全球贸易体系之外,而中国仍在向世界开放市场,这使得中国在博弈中居于有利地位。

  中国“不买”美将奈若何

  从目前看,中国在“豆争”虽然难言完胜,但也占据了主导地位。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并非“豆争”的发起者,而是为了本国利益而被迫对美“斗争”,箇中逻辑再次表明,美国或许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单边主义讹诈,但中国不吃这一套。而且,中美“豆争”不仅让美国颜面尽失,也是中国捍卫国际公义的表现。中国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会在压力面前屈服,但也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中国有能力在必要时进行精准反制,也有智慧通过多元化战略化解风险。这种既坚定又灵活的姿态,不仅会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也为世界提供了反制美国的有效方案。

  无论是中国打出的“稀土牌”还是“大豆牌”,都在证明美国将中国视作敌人而非贸易伙伴,这条路越来越走不通。相比特朗普全球为敌简单粗暴的关税武器,中国不仅有应对美国的底牌,还能通过多元化采购、技术升级、产能迭代以及开发新兴市场破局突围甚至对美国“反杀”,而特朗普越来越像中国寓言故事中的“黔之驴”。

  更糟糕的是,当特朗普在这场“豆争”中方寸大乱时,美国各派政治势力开始批评特朗普对华“软弱”。这让对华强硬但败下阵来的特朗普情何以堪?

  APEC峰会本月底将在韩国庆州举行,特朗普对中美元首峰会充满期待,希望中国能够多买美国大豆。但在此之前,特朗普应当放弃单边主义,重新学习大国平等相处之道。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