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美国对华贸易霸凌的三重虚伪\秦 汉

2025-10-13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被告席上已败诉90%的案件,却仍以阻挠上诉机构运作、拒绝执行裁决的方式践踏多边规则,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正将全球贸易秩序推向悬崖边缘。在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经贸合作本应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美国却在霸权思维作祟下,将贸易政治化、武器化,对中国发起一轮又一轮遏制攻势。尤其是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其推出的一系列贸易政策不仅突破公平底线、公然违反WTO核心规则,更以自身行动彻底暴露“伪君子”面目──对他国大谈“规则至上”,对自己则奉行“长臂管辖”,用任意制定的政策推行霸权霸凌,为全球自由贸易树立了极其恶劣的反面典型。

  一、伪规则守护者:双重标准下的“秩序破坏者”

  美国在贸易领域奉行的双重标准,使其成为国际规则面前的“不守规矩者”。联合国正式文件明确指出,WTO三分之二的违规行为由美国引起,美国时时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挂在嘴边,实则长期将一国之私凌驾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之上,形成了“无视规则、退群毁约”“霸凌成瘾、恃强凌弱”“唯我独尊、损人肥己”“宽己苛人、嫁祸甩锅”的“特有病征”。

  美国对国际规则始终秉持“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当规则符合自身利益时,便高调宣扬“规则至上”;当规则约束自身行为时,就直接无视或破坏机制。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被WTO专家组裁定违规,其援引的“安全例外条款”因不符合“战争或严重国际紧张局势”前提被驳回,但美国不仅拒绝调整政策,反而变本加厉──通过阻挠法官任命导致WTO上诉机构停摆,使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彻底戳破了“规则守护者”的伪装。

  二、长臂管辖:霸权扩张的“法律武器”

  美国滥用“长臂管辖”机制,将其打造成推行单边制裁、打击外国企业的工具。从本质上看,美国“长臂管辖”是以综合实力和金融霸权为后盾,依据本国法律对他国实体和个人滥施“域外管辖”的蛮横司法实践,如今已形成以《对敌贸易法》《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反海外腐败法》《赫尔姆斯─伯顿法》为核心的庞大法律体系,相互配合织就严密管辖网络。

  在实施过程中,美国不断降低“长臂管辖”门槛:采用“最低联系原则”时,企业在美设分支机构、使用美元清算、利用美邮件系统等极微弱联系,都可能成为被管辖的理由;推行“效果原则”时,只要国外行为在美产生所谓“效果”,无论行为人国籍、住所及行为是否符合当地法律,美国均强行主张管辖权。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9400多项,堪称全球唯一的“制裁超级大国”,这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做法,严重冲击了国际司法主权平等原则。

  三、行业打压:违反WTO规则的霸凌实践

  美国对中国优势产业的打压,每一项举措都与WTO规则背道而驰,尽显霸权任性。

  在造船业领域,为削弱中国占全球50%以上的市场优势,美国2025年4月以“重建本土造船业”为由发起301调查,宣布对中国企业相关船舶加收歧视性港口费──这既违反WTO“国民待遇原则”,将中国企业置于非公平竞争地位,又绕开WTO争端解决机制,属于典型的单边制裁,而301条款“自审自判自罚”的机制,从根本上与WTO多边争端解决规则相悖。

  在新能源领域,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其中9项税收优惠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销售”为前提,构成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明确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却一边排斥中国电池产品参与竞争,一边对自身90%以上稀土加工依赖中国、88%稀土供应链有中国企业参与的现实视而不见,双重标准暴露无遗。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违规操作更突破底线:2025年1月将芯片海外流片限制从7nm及以下扩大至14nm及以下,5月又对全球芯片销售实施“圈层化”限制,专门针对华为昇腾芯片出台禁令,甚至禁止“美国人”参与中国半导体项目。这种要求第三方企业“选边站”、强行割裂全球产业链的做法,严重违反WTO“自由贸易原则”与“不得设置不合理贸易壁垒”的规定,彻底背离市场规律与公平竞争本质。

  四、经济反噬:霸权政策的“自食其果”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规则践踏,终究难掩战略失算,反而对自身经济造成严重反噬。据欧盟商会调查,约三分之一受访企业家将中美经贸摩擦列为最大担忧,关系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企业决策难度,直接抑制业务增长动力。

  关税战的代价更是由美国本土承担:2018年以来对华加征关税的成本几乎100%转嫁给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1.2万亿美元,连续4年超万亿规模;48%在华美企强烈要求取消对华关税,国内农业、零售业等行业反对声浪持续高涨,所谓“保护本土产业”的目标沦为空谈。

  当中国2025年10月祭出稀土全产业链管制、锂电池关键材料管控、船舶特别港务费征收的“组合拳”,美国终于尝到霸权苦果:洛克希德.马丁因稀土短缺推迟F-35升级项目,雷神导弹生产陷入停滞,特斯拉等企业因电池材料断供面临交付危机,其军工与新能源产业的“命门”被精准击中──这并非中国寻求对抗,而是对霸权霸凌的正当回应,更是对WTO公平贸易秩序的维护。

  五、全球危害:霸权行径的“国际代价”

  美国的贸易霸凌不仅损害中美利益,更成为威胁全球经济的“祸根”。联合国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均因美国贸易战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0.3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被显著削弱。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本是各国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合作的成果,美国却通过加税、制裁、技术封锁等手段破坏链条运转,实则是对所有参与方加税,迫使企业减少投资;其“长臂管辖”扰乱国际司法秩序,芯片管制切断技术协作链路,对华301关税拒不执行WTO裁决,一系列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秩序,暴露了借技术霸权维护经济优势的本质。

  美国当看清,霸权的铁拳最终会砸向自己的脚掌:阻挠上诉机构无法掩盖90%的败诉事实,技术封锁挡不住中国产业升级步伐,单边制裁换不来所谓“绝对安全”。全球贸易需要的是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对抗;国际秩序需要的是规则共守,而非单边垄断。唯有摒弃双重标准与霸权思维,回到WTO框架下履行成员国义务、恢复上诉机构运作,以平等协商实现互利合作,才是大国相处的正道,也是维护全球经贸稳定的唯一选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