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以“组合拳”应对建造业人力供求\甯汉豪

2025-10-21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昨日政府统计处发表了今年七月至九月失业及就业不足统计数字,建造业的失业率由6.9%上升至7.2%。大家可能会问:政府持续推展基建工程,为何建造业的失业率没有回落?行业的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候,为何我们仍要输入劳工?

  建造工程有其独特性 多工序多工种

  近期建造业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因应房地产市场情况,私营界别的工程量有所减少,受影响的主要为普通工人及个别工种的技术工人。由于建造工程有其独特性,涉及多个工序,需要多个不同工种的技术工人(行内工种超过140个)。个别工种的人力需求随着不同工程项目推进而时有变化。例如,近期私营工程量放缓,较少新的上盖工程项目和装修维修工程动工,对工程项目前期相关工种(如钢筋屈紮工、木模板工、混凝土及灌浆工、泥水工、髹漆及装饰工、假天花工等)的需求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现时由于有较多项目处于施工后期,因此需要较多类型机电相关工种的人手。

  按需要输入劳工 动态调节

  现时,建造业在不同施工阶段个别工种仍有人力短缺情况。在保障本地劳工优先就业的原则下,输入劳工计划作为辅助措施,纾缓个别工种的人手短缺问题,目的正是发挥“补位”作用,动态调节应对各工程阶段不同工种的需要,确保工程不会因为个别工种的人手短缺而“停摆”,避免影响行业运作及其他工友就业。

  我们每季接收申请,实事求是按需求审批。以计划最新一轮(第九轮)申请为例,我们批出10宗共986个输入劳工名额,全数是合资格申请而现时行业出现严重短缺的工种,例如空调制冷设备、消防设备等机电相关工种。计划下获批而仍然有效的输入劳工配额的整体数目持续下降,由今年第二季的8016个减至最新季度(即计及第九轮)的7332个,远低于计划配额上限12000个。由此可见,计划配合建造业实际人力市场情况,并严格管控使用情况,实现动态调节。

  加强本地培训及就业支援

  政府一直以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为政策原则,因此善用本地人力资源,加强本地培训及就业支援,是我们的首要工作。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从来只输入技术工人,不包括普通工人。对于失业的普通工人和个别技术工人,我们透过培训,协助他们“调位”,转到有需求的工种。建造业议会(议会)上星期公布了“一专多能”及“技能提升”的“加强版”培训课程,正是针对工友和业界的需要,做到精准培训:

  ──议会与商会及工会联手主动接触失业或就业不足的建造业工友,较多是从事私营工程或装修维修工作,当中不少是普通工友,提供培训、就业配对及跟进一站式服务;

  ──议会针对市场有需求的短缺工种,增加培训学额及津贴(例如机电相关工种,焊接工、金属钢铁工、地渠及喉管工等),以(i)透过“技能提升”,培训普通工人成为“中工”或“大工”;以及(ii)透过“一专多能”,协助技术工人掌握多一门工艺技能,特别是市场有短缺的工种,预计有4000个工友会受惠。

  我十分高兴商会及工会对计划全力支持,并认同计划可提升及扩阔工友的技能,有助他们在人力需求变化时,灵活“调位”,增加就业机会及待遇,同时强化本地技术工人供应。

  持续投资基建工程以支持本地建造业

  政府加大力度及持续有序推展基建工程。在私营界别工程有所放缓时,政府维持一个高水平的基本工程开支,既能推动基建便利民生,亦能支援建造业。

  政府在今个财政年度(2025-26)及未来四年的基本工程开支由每年平均约900亿元增加至每年平均约1200亿元。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额外预留300亿元在未来两至三年加大工程项目开支。

  我们会善用这笔款项,推展更多工程项目,尤其是中小型工程项目,例如喉管、街道、码头等工程。

  同时,施政报告亦提出扩展“城中学舍计划”、加大力度推动市区重建、建议多项行政措施拆墙松绑以便利私营市场参与北都发展及启动项目等,均有助提振经济及增加就业。

  我们预料随着经济回暖,私营工程项目量将会回升,建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蓬勃。

  政府会继续与建造业界及劳工界打好这套多管齐下的“组合拳”,加强本地培训及推动行业使用科技增加生产力,并在私营市场短期调整时支援工友“调位”;同时“精准”输入短缺工种的劳工,做好审批及把关工作,以应对行业的人力需求。

  发展局局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