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调解院开业仪式昨日在香港举行,出席者不但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还有30多个国际调解院公约缔约国和签署国,以及香港各界近200名代表,可见国家以至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对香港的信心。国际调解院正式成立,象征香港法治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同时也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定位,并打造“国际调解之都”品牌的崭新机遇。
今年5月30日,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在香港举行,在短短5个月内,国际调解院便快速实现了由公约签署到生效,再到开业运营的全过程。对比全球其他国际组织,这样的速度可谓罕见,而其背后反映了两个重要信息:
其一,国际调解院的设立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今天的世界,不同地方都正面临各种程度的动荡,也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时候,一个能为国际争议提供友好、灵活、经济和高效调解服务的平台就越趋重要,其象征理解和合作可以取代暴力和战争,让争端可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如今世界亦正处于重塑国际秩序的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当前的国际秩序一直为少数发达国家所把持,最终只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构建更公平包容的国际秩序,则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而国际调解院正是这种期待下的产物。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以来,每一项倡议都精准回应了特定领域的全球性挑战,并共同构成了推动世界走向均衡发展的完整愿景。其中全球治理倡议立足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迫切需求,呼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代表性,国际调解院的理念与此高度契合。
其二,香港的司法制度深受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香港有健全可靠的法律框架、历史悠久的法治传统,以及拥有健全的双语普通法制度。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法治水平堪称全球顶尖,而且还领先多个欧美国家,为实施有效且符合国际标准的调解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香港中西交汇的独特文化,也孕育了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系统,集聚来自不同地方、具备不同背景的专业人才,在处理本地、跨境和国际纠纷各方面都拥有丰富经验。再者,香港可作为连结国家与世界各国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还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促进不同国家与内地的高层次交流合作,推动调解服务在大湾区内的广泛应用。
在今年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再因应国际调解院提出多项配套措施,包括兴建香港国际法律事务大楼,汇聚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总部和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机构等设施、在明年内举办国际调解高峰会,并积极举办专业培训及实习计划以吸引人才等。有制度优势、有发展前景,还有政策支持,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自然是众望所归。
国际调解院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法律平台,只要利用得宜,其背后还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国际调解院落户将为香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调解员、翻译员、研究员、行政人员等等,并吸引更多国际法律专业人士和学者来港,甚至有望看齐海牙或其他联合国国际法院和常设仲裁法院。在可见的未来,香港法治“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香港也将会以“国际调解之都”的重要角色,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