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从“十五五”规划看香港的三重机遇\李文俊

2025-10-28 05:02: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日前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也为香港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学习全会精神时明确指出,“必须学习好和贯彻好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国家发展蓝图中找准优势定位,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奋发作为”。在此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深入领会四中全会的精神,把握香港的战略机遇,意义重大。

  国家的发展,是推动香港开创新局面的根本所系。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十二方面重点工作,都为香港带来重要启示。

  一、巩固提升独特地位,成为国家“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为香港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在“十五五”时期,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不仅需要巩固,更需提升。具体而言,香港可以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首选平台,通过设立财资中心、区域总部,进行跨境结算、融资,并借助香港的专业服务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香港也能将国际资金、企业和人才“引进来”,打造成为汇聚国际高端要素的枢纽。

  此外,香港作为国家境内唯一的普通法司法区,在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四中全会提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背景下,香港可以在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等新兴领域扮演“试验田”和“桥头堡”的角色,为国家深化对外开放进行压力测试和路径探索。

  二、驱动创科与产业升级,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点

  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重中之重,并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与香港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

  事实上,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是香港现在以及未来工作的重点。面对国家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香港应凭借优秀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化的人才环境,在国家科技攻关中承担重要使命。一方面,香港可以聚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利用大湾区的产业链优势,构建“研发─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北部都会区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是香港对接国家创科战略、探索建立国家级创科产业基地的前沿阵地。

  另一方面,发展创科离不开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通过上市制度改革,扩大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融资支持,将资本有效导入国家最急需突破的科技领域。

  三、深化区域协同与人文交流,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卓越展示窗

  全会还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将继续深入推进。这为香港强化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定位,并深化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文化层面,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完全有能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平台。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一系列国际盛事在香港举行,如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香港国际创科展等,这些都是展示国家形象、促进人文交流的绝佳窗口。

  在区域协同层面,香港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未来需继续深化与广东、澳门的互利合作,重点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的流通效率。从香港国际机场与内地机场的成功实践,到大湾区仲裁协作,再到跨境数据验证与支付通的优化,这些具体举措都将大幅提升大湾区的一体化水平,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区域实践范本。

  “十五五”规划的开启,标志着国家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也为香港的发展带来了巩固枢纽地位、驱动创科升级、深化区域人文协同的三重战略机遇。正如李家超所指出的,“学习好贯彻好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面对新的历史征程,香港社会各界需要准确领会全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规划,在国家发展蓝图中找准自身定位。

  机遇与责任并存。香港唯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才能在服务国家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繁荣稳定,真正书写出由治及兴的崭新篇章,与祖国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海南社团总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