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最新发布的《2025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为香港带来喜讯:香港从去年的第七位跃升至全球第四位,连续两年上升三位。这一成就不仅巩固了香港作为亚太地区数码枢纽的地位,更彰显了特区政府在国家支持下,推动创科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在当今数码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份排名无疑是对香港综合实力的最佳肯定,也是在向世界彰显香港的实力、动力与活力。
从排名数据来看,香港的表现堪称亮眼。在IMD评估的三大核心因素——“知识”、“科技”与“未来准备度”中,香港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知识”因素维持全球第五位,“科技”因素稳居第三位,而“未来准备度”则大幅跃升五位至第十位。这反映出香港不仅在基础科研与技术创新上积累深厚,还在适应未来变革的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子因素层面:“技术框架”与“适应态度”荣登全球第一,“人才”、“培训与教育”跻身前五。这意味着香港已构筑起一套高效、灵活的数码生态系统,能够快速回应全球科技趋势,并为持续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全方位进步,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布局的结晶。
为什么香港能有此表现?
首先,香港的独特优势,是数码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坚实基础。作为“一国两制”下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享有国家与国际机遇的双重叠加:一方面,背靠内地广阔市场与“双循环”格局,能融入大湾区乃至全国创新网络;另一方面,凭借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简单低税制以及完善的法治体系,吸引全球企业、人才与技术汇聚。蓬勃的创业生态系统尤为亮眼——从初创加速器到风险投资基金,香港已形成完整链条,支持年轻企业从理念到商业化的全过程。这些要素相互叠加,形成正向循环:人才涌入带来创新火花,企业落户推动产业升级,技术汇聚强化全球连结。IMD排名中技术框架与适应态度的首位,正是这一优势的生动写照。
其次,政府积极作为,政策措施不断落地。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过去几份施政报告中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包括扩大研发资助、优化人才引进计划,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特别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将于今年内正式营运。这一跨境合作平台,将打通深港两地资源,聚焦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预计成为大湾区创科高地。同时,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亦将于年内公布,涵盖智能制造、绿色科技等板块,进一步扩大香港的创科版图。这些举措不仅回应了IMD排名的“未来准备度”提升需求,更展现了政府的前瞻性与执行力。
展望未来,应继续促进“政、产、学、研、投”紧密协作,这是巩固香港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政界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产界带来市场应用与商业模式,学界贡献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研界聚焦技术突破,投界则注入资本活力。各方合力,将形成强大合力,助力香港在人工智能、fintech、生物医药等领域领跑全球。同时,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核心抓手:通过数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数据经济与智能应用,香港不仅能维持第四位的排名,更有潜力向冠军宝座迈进。
IMD《2025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香港第四位的佳绩,是对特区政府创科策略的充分肯定。它证明了在国家支持与自身优势双轮驱动下,香港正从金融中心华丽转型为国际创科中心。未来,随着河套合作区与新田科技城的加速推进,香港的数码竞争力将迎来更大飞跃。我们有理由乐观相信,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将继续在全球数码舞台上闪耀光芒,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