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在更深层次的内外联动中迈入香港下一个五年\陈成炉

2025-11-05 05: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日前正式发布,这份勾勒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的建议对香港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总目下,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是在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和香港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香港未来作出的战略性规划。“融入+服务”的坐标设定,意味着香港要在更高视野下进一步提升内外联动的层次与高度,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回归祖国28年来,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程度日渐加深,无论是“硬联通”还是“软联通”都向着更高质量发展。多项跨境基建落成启用,北上南下的双向互动愈发热络,经贸、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诸多制度性安排推动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不停走深走实。

  精细打造“平台”“桥梁”功能

  可以确定,未来五年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步伐将在更高维度和更广领域内展开。香港需要继续保持当前的速度与势头,与内地建立全方位连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真正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

  “融入”的基础上,香港还要兑现“服务”。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发挥港澳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既点明了香港的优势所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香港绝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旁观者,而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促成者和贡献者,改革开放的进程早已证明这一点,在世界百年未有变局加速演进的过程中,香港更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

  其中的要义,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国际化平台的重要功能。首先,香港应加大力度“引进来”。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加大了“抢人才、抢企业”的力度,成绩亮眼,值得肯定。在此基础上,香港可从国家发展需求出发,瞄准体现新质生产力特点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充分运用“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政策助力,为国家吸引耐心资本、引进急需人才、孵育科研原创,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得先机,这正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内涵所在。

  其次,香港应深度参与“走出去”。运用香港金融体系、专业服务和普通法体系等国际优势,与内地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这将是“十五五”期间香港继续发力的重点方向。香港传统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已为“併船出海”提供了宝贵基础,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5月访问卡塔尔和科威特时,更首次带领香港与内地企业家共同参与,进一步展现了香港国际交往合作的优势。在全球经济格局重组的背景下,香港与内地联手“走出去”,既能抵御外部风险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对“全球南方”战略也将起到积极助益。

  再次,香港应精细打造“平台”与“桥梁”功能。“十四五”规划为香港量身设计了“八大中心”定位,“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则突出了“四中心一高地”功能。地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前沿,未来香港的平台价值将更加凸显,必须善加利用。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例,截至2024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478家,市场总值占总体超过80%,每天成交额近90%,香港金融市场对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主动发挥优势积极贡献国家

  香港证监会发布的《2024年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显示,过去五年来自亚太区其他市场、北美及欧洲投资者所占的管理资产稳步增长,三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达到双位数,全球资本在香港的汇聚势头日趋火热。

  与此同时,新的战略布局也在香港展开。首个总部设立在香港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调解院10月20日开业,填补了国际争议解决的制度空白,不仅充分发挥香港兼具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优势,更将助力香港打造“全球调解之都”新定位。上述传统和崭新的平台,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产生有益效用。

  当前,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重要转折期,“十五五”的时间跨度与此恰好重合。如何在深刻领会“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基础上,主动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贡献国家,是香港社会需要继续解答的命题。从规划建议可以发现,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更趋明确,国家对香港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也更为精准,下一步香港要更加积极主动拥抱“十五五”重大机遇,利用好“一国两制”所赋予的独特优势,以主人翁的姿态用心设计未来发展路径,在“爱国者治港”的护航下书写“东方之珠”新篇章。

  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旅港同乡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