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2025立法会选举/从多元竞争中选出最高水平的立法会\郑曼晴

2025-11-07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法会选举提名期昨日结束,选举事务处合共接获161份提名表格,90个议席全数出现竞争,而且部分选区的竞争情况比上届更为激烈。这是一场各大参选人需要倾尽全力互相比拼的选举,也是一场需要广大选民积极投票履行公民责任的选举,唯有全城投入,优中选优,香港才能迎来史上最高质素的一届立法会。

  展现高质量民主新气象

  从10月24日提名期开始至今,众多爱国爱港、有才能、有志服务香港的人士积极参选,其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背景,更有不同专业,都让这场选举展现出高质量民主的新气象。

  首先,是区区有竞争。在地区直选中,10个选区一共收到了51份提名表格,对比2021年地区直选总共有35份提名表格,两者相差了整整45%。在双议席单票制下,即每区都有至少5人竞逐两个议席,其中“九龙中”区选情最为激烈,有6人报名参选,足见今届选举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即使放眼到功能界别上,选情也未见谁有十足把握。28个界别中,其中26个有两人角逐一席;劳工界3个议席,亦有5人竞争;至于竞争最大的则属社福界,共有3人出战争夺一个议席。而选举委员会40个议席,同样有50人竞逐。

  也许很多香港市民都不甚为意,这种“区区有竞争”的情况在香港选举的历史中其实并不常见。在特区选制完善之前,某些界别长期都只有一名候选人而获自动当选。直至4年前新选制开始实施,才出现每个界别多于一名候选人的新常态。当某些人和媒体仍在抹黑新选制是民主退步时,客观事实已经作出了最有力的反驳。现实就是新选制为香港选举引入更多良性竞争。这是香港进一步迈向高质量民主的体现,也是立法会选举以至整个政治环境的新常态。

  其次,广泛代表性。今次选举除了每个议席都需要竞争外,参选人的多元构成也是一大亮点。在地区直选中,出战的51人只有不足三成是“熟面孔”,大多数地方选区都有一至两名现届议员参选,惟“新界东南”与“新界北”则全数由“新丁”上阵。与此同时,虽然各大政党都在各区进行部署,但由于双议席单票制的改变,政党在各区的参选人数越多已未必能带来明确优势。例如有政党在“新界西南”、“港岛东”、“九龙东”三区都派出至少两人参与,若然政纲相似而未见新意,则极有可能出现“鎅票”的情况。

  今届选举中,我们可见有社福机构主管、大型企业前高层、运动奖牌得主这些拥有独特背景的“素人”出战,如此景象在以前可谓难以想像。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届参选人的女性比例突破两成,比上届的18%更高。从背景、职业、性别、资历等不同角度看,本届立法会选举的多元程度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这亦印证了新选制“五光十色”的特点。“爱国者治港”从不等同“一言堂”,相反,当立法会集聚有担当、有才干、有抱负、年轻有为的爱国爱港人士,不再浪费时间内耗或进行政治对抗,便会刺激更多新思维与新倡议进入议会,为香港的发展注入崭新力量。

  以手中一票作最好选择

  最后,是个个有得拣。不论选举竞争情况如何、参选人各有什么来历本领,最终决定选举结果的,还是全港410多万选民。连日来各区各界别参选人全情投入,透过不同地方的街站亲自接触市民,深入了解居民的诉求和提出各自的见解,竭尽全力比政纲、比能力、比形象,都只为了争取多一位选民的支持。正如上述,今届选举再不取决于政党策略,也不再有什么“含泪投票”,只有优中选优,万里挑一。每一位选民都可以凭借自己手上的一票,作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决定香港未来发展的方向。

  日前“港澳平”文章就已经强调,在新选举制度下,选举回归选贤举能的本质,尤为突出公平竞争、良性竞争。任何参选人如经法定程序确认为合资格候选人,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不存在什么“祝福名单”,也没有谁享有什么“特殊待遇”。这次选举唯一的祝福便是来自选民,正如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所说:“有得拣,係老板。”一票在手,每位选民更加要好好利用,以老板心态检视每名参选人的政纲和能力,投给心仪人选为自己做事,让香港迎来更好的将来。

  提名期的结束,宣告立法会选战正式进入戏肉,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便是各大参选人需要以政纲论高低、以能力决胜负、以形象争认可的关键竞选时期,各区各界别的选民更要把握机会了解每位参选人,以手中一票作出最好的选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