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两岸关系/十载初心如磐 砥砺统一征程\杨流昌

2025-11-08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十年前的11月7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握手瞬间,定格了中华民族历史高光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手紧紧相握,长达81秒的温暖交汇,跨越了66年的政治阻隔,开启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的先河。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这场被载入史册的“习马会”,更能体悟其作为两岸关系里程碑的深远意义;更需铭记,十年来祖国大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惠台利民新举措,正将这场会见播下的和平种子,培育成通向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

  破冰之举:重塑两岸关系政治逻辑

  2008年至2015年间,两岸关系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走过了一段“春潮涌动”的岁月。但与此同时,岛内政治生态复杂演变,“台独”分裂势力暗流涌动,两岸关系面临“和平发展成果能否巩固”的关键考验。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马会”应运而生。这场会晤绝非偶然的“象征性互动”,而是一次具有深刻政治内涵的战略对话。习近平在会面中明确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马英九则回应“九二共识”是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双方均坚持“一中原则”。这种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双向确认”,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锚定于不可动摇的历史与法理事实。

  更重要的是,这次会面打破了两岸领导人66年无直接对话的禁忌,将两岸关系从“事务性协商”提升至“政治对话”层级。它向世界宣告,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自身问题;它向岛内分裂势力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否定“九二共识”、破坏台海和平的行径,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将以失败告终;它更向两岸同胞发出深情召唤,和平发展是民心所向,民族复兴是共同福祉。

  十年深耕:大陆惠台利民举措续写“两岸一家亲”新篇

  “习马会”留下的最宝贵遗产,是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诠释。十年来,祖国大陆始终以“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将“习马会”开启的政治互信转化为具体惠台红利。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台海局势复杂多变、岛内民生需求多元的现实,大陆推出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将“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推向更深层次。

  经济上,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企参与新质生产力建设、跨境金融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推出多项务实政策。这些举措不仅回应了台商“融得进、发展好”的诉求,更将两岸经济合作从“互补”推向“共生”。民生上,持续优化台胞在大陆学习、就业、生活的便利化措施。更有温度的是,多地推出“台胞社区”,从就医、子女入学到节日关怀,让台胞“像在家一样”融入大陆社会。这些细节里的真诚,让“两岸一家亲”从理念变为可触摸的幸福。

  文化上,以“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为纽带,举办“海峡两岸青年文化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等活动,吸引逾百万台湾青年参与。特别是今年“五一”、暑假期间,大陆邀请台湾少数民族艺术团赴福建、浙江开展“原乡文化寻根之旅”,通过歌舞、手工艺展演等形式,唤醒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正如参与活动的台湾青年所言:“当我们一起跳起丰年祭、刻下同一方印章,才真正明白‘同文同种’不是口号,是血脉里的共鸣。”

  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大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心的坚守,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台胞来大陆人数同比增长42%,台企在大陆投资新设企业数量增长37%,两岸贸易额突破1.2万亿元。数字的背后,是台胞对大陆发展前景的信心,是对“融合发展”道路的认同。

  现实启示:指引统一进程加速前行

  站在“习马会”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场会晤不仅是历史的“逗号”,更是未来的“起点”。其对祖国统一进程的现实意义,已随着大陆十年耕耘愈发凸显。

  其一,“习马会”强调的“九二共识”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仍是促进交流合作、抵御“台独”分裂的“定海神针”。十年来,尽管岛内政局波谲云诡,但只要认同“九二共识”,两岸交流合作就有动力;反之,若否定这一基础,必然导致台海局势紧张。今年以来,针对民进党当局试图以“去中国化”切割两岸联结的行径,大陆一方面强化反制,另一方面通过惠台举措扩大“认同公约数”,正是对“习马会”政治逻辑的灵活运用——既坚守底线,又展现善意。

  其二,“习马会”开启的“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传统,为未来继续开展两岸高层沟通预留了空间。当前,尽管岛内政治环境复杂,但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推动两岸对话。今年9月,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我们欢迎台湾地区任何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人物,来大陆参访交流。”这种开放姿态,既是对“习马会”精神的继承,也为破解两岸政治僵局埋下伏笔。

  其三,“习马会”激发的民族认同,正转化为推动统一的强大动能。十年来,两岸同胞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合作中深化感情。今年岛内一项民调显示,68%的台湾青年认为“两岸统一对台湾发展有利”,较2015年提升22个百分点。这种认知转变,正是“习马会”历史记忆与当下大陆惠台利民举措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从“求和平”走向“求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便不可阻挡。

  结语:以会面精神为帆,驶向统一彼岸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春华秋实。“习马会”的81秒握手,早已化作两岸关系发展的“精神灯塔”。今天,当大陆以更坚定的意志、更务实的举措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当越来越多台湾同胞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让我们铭记“习马会”的初心,以融合发展厚植共同利益,以心灵契合凝聚共同愿景,以坚决斗争捍卫共同底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在“习马会”开启的和平发展大道上,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