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2025立法会选举/观选看门道 盘点三界别\韩成科

2025-11-10 05: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提名期结束,立法会选举大战正式开打。今届三大界别共有161人竞逐,90个议席都出现竞争。单看参选人数字,161人只比上届多出7人,表面看与上届相若,但观察选战“内行看门道”,这届选举不论激烈程度、选举工程的复杂以至不确定性都远高于上届。经过上一届的探索,各政党政团、候选人对于选举部署都更加精细,不但推出的候选人都具有较强实力,更有朝气和活力,光谱更广阔,而且在选举工程上亦更加成熟。

  对于这一届没有“自动当选”、没有“躺赢”、没有“稳胜”,更没有所谓“祝福名单”的立法会选举,候选人要胜出,只能凭自身的能力、政纲、表现、形象逐票逐票争取。盘点三大界别战况,更充分体现选举的五光十色以及竞争之激烈。

  先讲选举委员会界别,40个议席由全票制选出,共有50人竞争,平均1.25人争1个议席,表面看不算激烈,但50名候选人中,有24名是现届议员,当中有4人是从地区直选和功能组别“转跑道”而来,具有现任优势,而其他26名新参选人,虽然是“新”,但其实在各自界别、领域、团体都是代表性人物,都具有当选实力。过去讨论选举,总喜欢讨论哪些人是“陪跑”,在这次选委会界别选举已不存在,现任有现任的优势,新参选的也有新参选的特点。

  “新人”成选举主力军

  作为新选制的重要制度建设,选委会涵盖五大界别,具有广泛代表性、均衡参与的特点。参选人背景同样展现选委会的五光十色,既有来自工商、专业、劳工、文化、教育、智库等不同界别,也有基层团体和地区组织代表,有资深也有年轻的,有业界精英、团体代表,也有政策研究者,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界别,是香港多元社会的缩影。

  现时选委界选民有1468名,虽然不算多,但却有很强代表性,都是香港主要界别的代表人物,经界别选举产生,他们都会以高标准、高要求去审视各参选人的表现,不少曾参加上届选委会界别选举的人士都表示,在会面选委时都十分紧张,选委不少提问专业且尖锐,需要做足准备。

  1468名选委犹如各界别的“考官”,对参选人的综合能力、各范畴的政纲进行全面审视和考核,候选人要争取支持只能靠个人的表现和能力,选举工程的重点就是将自身的倡议、表现向选委展现,显示自身具有服务国家大局,助力香港破局,凝聚整合各阶层的能力,这是胜选关键,而非“合纵连横”的策略。这样高要求的选举,自然需要更高质素的参选人,这也解释了一些现任议员为何“转跑道”到选委,其中一个原因或者就是竞争太过激烈,需要“强手”出击。

  地区直选方面,在双议席单票制下,10个选区共接获51份提名表,竞逐20个席位,较上届大增约45%,每区平均有5至6人竞逐2个议席,其中九龙中选情最激烈,6人争2。有两区没有现任议员角逐连任,参选人全是“新人”,分别是新界北和新界东南。这些都说明今届地区直选出现了很大变化,整体而言就是更多新人参选,更多年轻、专业、有活力人士出战,而地区直选“新人辈出”所带来的变数,也是今届选举高不确定性的展现。

  为什么今届有这么多“新人”参加地区直选?这在过去立法会选举都较少出现,因为地区直选较重视参选人知名度,不少政党政团为保险计,往往宁愿用旧人领军以免“阴沟里翻船”,这某程度影响了新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香港政治人才的新旧交替不利。新选制之下,“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严守“入闸”关,选举的政治风险大幅减低,也让各政党政团及不同界别,能够更放胆的重用新人、让新人领军。其实,香港有能力的年轻政治人才并不少,但过去苦于直选位置有限,年轻人要出头不易。新选制下的地区直选,为香港的年轻政治人才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和表现的平台和机会,也为选举注入了更多的朝气和活力,有利于政治的“新陈代谢”。

  扎根社区有经验有实绩

  而且,按现时地区直选的选区面积,要候选人负责整个选区的宣传,消耗极大,过去香港地区直选采取比例代表制,名单内的候选人可以根据地区各自分工,但现在一名候选人之下要在大选区开展选举工程,对候选人的体能等要求更大,这或者是政党政团推动更多新人参选的一个考虑。

  但不论是新人或是旧人,这次地区直选的最大特点,是参选人都是长期扎根社区,就算是年轻、高学历者,都有长时间的地区历练,有经验有实绩,而且他们的光谱代表性极为广阔,涵盖不同立场和定位,为选民提供足够多的选择。从他们的政纲可以看到,他们对地区问题都有透彻了解,有倡议有办法,候选人在关注地区事务的同时亦各有特点,有以劳工议题为主,有聚焦中产,有关心发展,也有对民生议题有不少倡议。与以往选举主打政治牌不同,新选制下的地区直选,社区、民生、发展才是最重要议题,政治的内耗和争拗已经被排除,令选举更好地回归民生。

  在功能组别方面,最大特点是新人极多,28个界别中,13个界别全由新人参选。这与功能组别的“传统智慧”有所不同,因为功能组别主要关注业界利益,参选人往往是业界资深人士,一般不容易出现变动,所以功能组别一向变化较少,这次选举一方面有大批资深议员高风亮节,主动“退位让贤”,另一方面新选制下香港政治风气得以扭转,成功吸引更多业界精英参选,这些候选人虽然公众知名度未必很高,但在业界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支持,并没有所谓“稳胜”,鹿死谁手仍是未知之数。

  随着立法会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选情也在不断升温,三个界别战况同样激烈,君子之争也是争,最终还是看选民一票。

  香港文化协进智库高级副总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