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2025立法会选举/竞争激烈 气氛热烈 香港进入“选举模式”\郑曼晴

2025-11-11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法会选举提名期结束后,选举气氛不断升温。随着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核实全部161名参选人的提名有效,意味香港正式进入全面竞争的“选举模式”。昨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表新一篇“港澳平”文章,指出这161名候选人的确认,凝聚社会共识、承载市民期望,充分反映人们对此次选举守正传承、创新开拓、良性竞争,不断巩固发展符合香港实际高质量民主的共同意愿。

  自提名期展开以来,市民都切身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选举氛围。在炽热的选举氛围背后,大家希望看到,各位候选人及其团队全力进行竞选争取选民支持。通过持续优化政纲、广泛开展宣传、深入接触选民,充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并与选民共商共议,为家园建设凝聚共识,汇众智、集众力。在各区的大街小巷上,从清晨到正午再到晚上,市民都可以看到代表不同阵营、不同界别、不同专业的竞选团队,在街站派发传单,积极与市民展开交流,解答疑难,阐释政纲。在离岛区,候选人们从报名日开始就已经频繁拜访南丫岛、长洲等地的居民,亲身聆听居民的对未来的期望。尤其东涌的扩展令离岛区选民人口持续增长,大屿山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以致过往选举不太被重视的离岛区,如今也成了“主战场”之一。

  靠政纲能力热诚争取认同

  今届选举虽然有很多人是“新手上路”,但他们各有来头,既有资深专业人士、青年创业者,也有地区人士、学者、运动员、文艺工作者,所谓初生之犊不畏虎,反而更能让他们跳脱固有思维,在政纲中引入新元素新角度,靠创新吸引选民目光。而寻求连任的议员也不敢怠慢,积极利用累积下来的地区网络,透过办事处、街站、家访服务接触市民,并透过社交平台加强互动。

  要清楚区别候选人之间的优劣,当然不能只依靠街站或派传单,更需要一个让候选人得以直接对垒的公开平台。大家希望看到,各位候选人及其团队共同建树良好选举文化。紧紧围绕拚经济、谋发展、惠民生、促改革,围绕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政纲论高低、以能力决胜负、以形象争认同。坚决摒弃“山头”“圈子”等陋习积弊,不像过往反中乱港分子那样散播谣言、爆料抹黑、攻击中伤、撕裂社群。

  为加强选民对候选人的认识和了解,并提升社会关注度,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由今天起就10个地方选区、28个功能界别,及选委界,举办39场选举论坛。论坛设有候选人自我介绍、助选团动员、问题环节,以及特定议题辩论,让每名候选人都有公平机会向市民阐述其参选政纲及对所属选区的抱负,有助选民根据他们的表现作出投票选择。

  选举论坛一直是立法会选举的重头戏码之一,社会不但希望看见一场高水平的辩论交流,也希望借此鼓励更多推动香港发展的新想法汇聚一堂,刺激候选人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上一届立法会选举的多场选举论坛中,可见多名候选人在台上唇枪舌剑,就特区管治、经济、民生等范畴,以及不同方面的政策展开激烈讨论。论坛再没有人强行打断对手发言,或出言侮辱对手的情况,面对对手或市民的尖锐提问,候选人无不需要展现真材实料来回答,任何敷衍又或是想开“空头支票”的说法,最终都只会“露底”令自己被淘汰。

  这也反映出另一个重要信息,市民对于选择心宜的候选人,不能再像过往般单凭政治立场来“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