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近日于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如今,国家发展已经实现“量”和“质”的飞跃,香港各界进一步认识到,大力发展创新科技,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十五五”发展建设是香港未来新的出路。
回顾“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23.9%,年均增长5.5%;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人非常敬佩和骄傲。
前沿领域硕果纍纍
创新驱动方面,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2025年,国家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首次跃升至第10位,百强创新集群数量位列全球第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高端芯片等前沿领域创新硕果纍纍,国家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大步迈向全球创新中心。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香港参与国家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十五五”时期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二十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准确研判了国家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体现了中央对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发展的高瞻远瞩。
笔者详读“十五五”规划建议后,深切感受到,国家经济始终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上前进。实体经济是“根”,科技创新是“芽”,扩大内需是“土”。只有把根扎深、芽育壮、土培肥,无论外部是风是雨,大国经济都能蓬勃生长。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中国技术领跑世界,同时实现了成本远低于西方国家。加上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不断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提振消费的同时,令企业有更多财力和动力,继续加大研究投入,实现良性循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航空航天等等多个领域,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都为世界作出贡献。
民生方面,“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等等,全心全意、脚踏实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五”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美国的无端打压等诸多不利因素,国家仍能保持年均5.5%的经济增长,持续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超过100个国家实行全面互免、单方面免签或过境免签政策,以自信的大国姿态欢迎世界友人来了解真实的中国。这些充分说明,中国的发展不再依靠其他国家,正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长期以来依靠地产、旅游消费等传统产业实现自身发展。香港不应该再盲目效仿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要跟随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方向,在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的同时,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内地形成创新合力,利用金融市场、开放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优势,为内地科创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吸引海内外龙头企业来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鼓励国际科技组织与会议落户香港,结合近期国家公布的扩大人才签注适用范围政策,聚集科研人才。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才是香港的新出路。“十四五”时期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十五五”规划建议为香港参与国家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香港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内地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