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2025立法会选举/选举论坛不是“泥浆摔角”而要彰显民主初衷\郑曼晴

2025-11-14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爱国者同心治港”选举论坛今日将举行最后两区的地方选区论坛,受到各界高度关注。从过去4日各区候选人的表现可见,选举论坛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摒弃了极端与攻击性的恶斗,取而代之的是比拼政纲、比拼建树、比拼能力的良性竞争,真正体现了民主选举所应有的要求,彰显民主的初衷。一连二十日的选举论坛不但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候选人的政纲和质素,亦充分展现出今届选举高质量民主实践的本质。

  自今届立法会选举展开以来,舆论以“君子之争”来形容选举的氛围。但有些人一听到“君子”二字,便以为候选人之间没有真正的竞争,或者觉得选举论坛只是“走过场”而已,这完全是误读。

  过去香港的选举论坛与其说是政治辩论,倒不如说更像是“娱乐表演”。市民看的不是候选人能力高低、政纲如何,而是有什么“出位”的言行,渐渐“斗大声、斗激”变成了选举论坛的常态。然而,选举论坛不是“泥浆摔角”,更不是撕裂香港的平台,一场高质素的选举论坛,应反映在候选人的政纲是否有道理、有新意,反映在辩论过程是否有理有据,只要是这几天有真正看过论坛实际情况的市民,相信都会同意这绝非徒具形式的“表演”,而是一场真真正正的较量。

  问题导向 责任导向

  首先是激烈的竞争性。要获得选民支持,靠的是“真本事”,靠的是有没有对问题的洞见、对民情的把握、对香港的担当精神,这是非常高的要求。以昨日论坛为例,各候选人就香港发展的重要问题、选民高度关切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其间你来我往,再也没有“粗口横飞”和人身攻击,但处处体现出“问题导向”、“责任导向”,体现出对如何推动香港发展的思想碰撞。例如,有候选人就另一候选人过去发表的研究报告提出质疑,认为对方的发言不符客观要求,候选人做足功课、有备而来,严谨有序。这就是高水平的选举论坛所应有的表现。

  其次是务实的建设性。过去的选举论坛基本上被反中乱港分子骑劫,他们根本不重视政纲或政策建议,将所有精力放在如何泼污水,如何靠言语攻击、侮辱对手。但这次的选举论坛却成功构筑起一套理性沟通的模式,候选人反有更多空间就民生、经济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其更像是一场探讨香港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港性头脑风暴。

  例如多名候选人都提出要利用好“背靠祖国”的优势,透过深化与内地的合作来推动香港进一步发展:有人建议借鉴粤港澳共同承办十五运会的经验,与粤澳合作申办奥运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人则建议香港加强利用融资平台的角色,联合更多内地企业“併船出海”;又有人表示会争取高铁提升灵活性,实现高铁“港铁化”;亦有人提出与内地企业联手发展更多创科园区,善用香港的基础科研能力贡献国家。

  试想在过去那些抗拒国家等于政治正确的选举论坛上,这些政纲或建议有可能在公开场合得到公正的审视和讨论吗?正因新选制确立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候选人和市民才能有空间正视政纲本身的内容,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下评估不同政纲的优劣。

  以民为本 展现担当

  第三是政纲的贴地性。这次选举论坛看不到候选人喊极端口号,而是把握机会阐述市民的诉求、地区关注的问题,就算候选人本身有专业人士的背景,发言时也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尽可能贴近基层,反映民意。例如有候选人指出新界西北的基层市民缺乏生活周边的配套,常常要“搭车搭到怀疑人生”;有候选人要求政府正视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强调很多市民“无钱、无地、无时间”,直言不会为“两万蚊”生育;甚至过去鲜少在政纲被提及的精神健康问题,也有候选人着墨,并建议构建全面支援网络,在地区康健中心引入精神健康支援服务,为居民免费评估,以及争取五年一次全港性精神健康调查。

  这些建议既回应市民所思所想,亦为政府施政建言献策。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这次选举要求所有候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争取选民支持,每名候选人都要费尽心思深入社区,了解各区各界市民的不同诉求。正因如此,候选人才能真正站在香港市民的立场思考政纲,而不是依赖空洞的口号来取悦支持者。

  尽管没了以往那种“火药味”,但本届立法会选举论坛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考验候选人的能力水平和担当,同时也为广大选民提供了一个最佳机会评断候选人的优劣。地方选区论坛将在今日结束,接下来是选委会界别和28个功能界别的论坛,相信市民会看到更多候选人专业而精彩的较量,并对新一届立法会产生更大信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