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十五五”时期为何关键?\镡 言

2025-11-26 05: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2026年至2030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十五五”时期为何关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方位、发展全局和国际形势三个维度系统理解其重大意义:

  其一,历史方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共十九大、二十大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其中,第一步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需要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通过三个五年规划来完成。“十四五”是其中第一个五年规划,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居于中间,承前启后,既要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又要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十六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使命艰巨、意义深远。

  其二,发展全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我国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建议》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凸显了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整体来看,我国的传统产业已具备先发优势地位,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把这种“好势头”变为“新常态”。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不仅要求科技“自立自强”,更强调了“高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科技发展将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其三,国际形势。“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建议》明确指出,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时要看到,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发展要突出重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的“施舍”和“留情”,唯有自立自主、自强不息,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才能化险为夷、踏平坎坷,同时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不可多得的稳定性。

  心有山海无畏浪,踏风揽月步从容。“十五五”规划擘画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相信香港也定能乘着“十五五”东风抢抓机遇、大放异彩,与祖国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