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痛定思痛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龙子明

2025-11-28 08:14: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埔宏福苑日前发生五级火警,事故已造成至少83人罹难,社会各界深切哀悼遇难者,并向遇难者家属送上关怀与慰问。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扑灭火灾和救援被困的居民是首要工作,并会全力救治伤者和做好支援善后,再就事故成因展开全面调查。

  李家超指出,政府会循四方向应对这场火灾,首要是扑灭火灾,第二是救治伤者,第三是善后安置,最后是全面调查。截至昨日傍晚6时,宏福苑起火的7幢楼宇中,4幢的火势已扑灭,另外3幢火势亦受控。

  为解决受影响居民的短中期住宿需要,政府已开放九个庇护中心,目前有超过500名居民使用。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已联络青年宿舍及酒店,将提供约1000单位供受影响居民即时留宿一至两星期。政府亦正统筹过渡性房屋,以及房协的专用安置屋单位,估计初步合共可提供接近1800个单位,照顾灾民的住宿需要。

  火警发生后,有市民怀疑火势迅速蔓延与大维修工程使用的竹棚架和棚网有关。警方昨日凌晨采取行动,以涉嫌误杀罪拘捕负责大维修的工程公司两名董事和一名工程顾问,并成立专案小组,调查起火原因与工程责任,并将厘清是否涉及违法施工、监管失职或人为因素。廉政公署亦成立专案小组,就宏福苑大维修工程可能涉及贪污展开全面调查。

  以金属棚架取代竹棚架

  就正进行外墙大维修而有搭建棚架保护网的现存楼宇,屋宇署昨日已启动特别行动,分批巡查全部项目,主动检查棚架保护网等物料的阻燃性能的记录或相关测试文件,并会抽取样本进行测试。在样本测试方面,特区政府亦正寻求内地协助,以增加测试容量。发展局昨亦与业界会面,商讨推进金属棚架取代竹棚架的路线图。局方亦在会面中要求业界配合上述的巡查和覆检工作。屋宇署表明会检视包括金属棚架、竹棚架在内的所有棚架及相关保护网的相关要求、指引及法例规管,考虑是否有需要加强或优化。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为何建筑维修工程采用的竹棚架仍难以淘汰?既然竹棚架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为何香港至今还在使用?答案既有务实理由,也有历史与文化根源。

  首先,业界视搭建竹棚架为“性价比高、效率高”的施工方式。它省钱、省工、快速搭建,是老旧社区、小楼宇维修改造的“首选”。相比金属棚架,竹棚架相对轻巧,搬运时不需要大型机械,摆放时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也不需要复杂安装程序──这在香港这样高密度、旧楼多、维修频率高的城市尤为重要。

  其次,竹棚架在香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建筑施工手段,也是一种手艺──“搭棚师傅”往往代代相传,他们的技术、经验、对竹子的判断,都是经过长年累月打磨而成。有人将它视作“香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不过,这些优势与情怀,在现代高楼与火灾风险面前,已显得薄弱。为推动使用金属棚架,发展局要求在今年3月21日或以后招标的工务工程合约中半数要采用金属棚架。也就是说,竹棚架正在逐步走入历史──但由于部分业内人士的反对、旧楼维修量大、成本与效率考量等因素,导致淘汰竹棚架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

  深刻反思施工规范防火意识

  宏福苑发生的严重火灾,是对香港城市安全的一次沉重警告。传统竹棚架这一曾经引以为傲的“城市符号”“手艺传承”,如今在烈火与烟雾中成为安全隐患的代名词。

  当“高楼密集+竹棚架+棚网+干燥天气+火屑”这些因素重叠,悲剧就可能如影随形。更可怕的是,一旦火灾发生,逃生空间、救援难度、楼宇结构老化……都可能将损失放大数倍。

  如今,警方已拘捕工程公司董事和工程顾问,劳工处也由今天起展开为期两周的特别执法行动,巡查全港架设有大型棚架的楼宇维修工程地盘的防火设施及火灾应变安排,当中包括检查棚网是否符合阻燃性的认可标准,以保障工作安全。

  对于市民而言,我们不仅要哀悼火警中的罹难者,也应对城市安全、防火意识、施工规范作出深刻反思。我们再也不希望有类似的悲剧重演,所以当完成扑灭火灾、救治伤者、善后安置工作后,应当加速推进以金属棚架全取代竹棚架,业界也不能死抱“旧习惯”阻碍业界改革。

  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创会主席兼永远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