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开启“贡献国家”新篇章\屠海鸣

2025-04-23 05:01: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昨日,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开启连续4天的“浙江之行”,出席在杭州举行的浙港高层会晤暨浙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和在宁波举行的投资香港推介大会——浙江(宁波)专场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推动浙港在科技、经济、民生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要领导对李家超此次访问浙江高度重视,进行了系统的协调安排,还派出了有关负责人员全程协助访问。

  李家超在出行前表示,浙港两地一直往来频繁,在经贸、文化及青年交流等方面保持紧密联系。这次访问将见证两地成立具体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家超表明此行主要目的:从浙港合作入手,“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香港在“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后,把“发展香港”与“贡献国家”联通考虑,打通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彰显出李家超行政长官及香港特区的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贡献国家发展,香港积极作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在澳门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论断,并明确指出“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主席对港澳两个特区的殷切期望,为香港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官员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观察分析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焦点、亮点,选择浙江作为携手合作、贡献国家的“切入点”,具有以下考虑:  

  其一,浙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GDP在广东、江苏、山东之后,居全国第四,2024年经济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一个经济规模较大的省份,能保持如此增长,实属不易。其中的秘诀是:向“新”求“质”。以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以深层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以多项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共同富裕”,这四大主题都与香港有很高的契合度、联动点。  

  其二,从浙江入手可以联动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覆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均超全国40%。浙江省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成员,贯通了“生产加工”“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四个重要环节,香港选择从浙江入手,可以联动整个长江经济带,是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香港又一个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

  推进科技创新,浙港取长补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政协港澳联组会上指出,港澳要善于在国家大局下谋划自身发展,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围绕“在国家大局下谋划香港发展”这一课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香港的短板,进行分析研判。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浪潮,香港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做强发展动能。香港的基础研发实力雄厚,但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这正是香港的短板所在!  

  再看浙江,应用型创新非常活跃。人们熟悉的阿里巴巴诞生于浙江,但浙江的科技型企业并非“一树参天”,而是“万木成林”;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民营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活力四射。“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 R1,以高能、开源、低成本的突出优势震动世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央视春晚亮相,引发全球关注。今年全国两会后,从人大政协、国家部委,到内地省份、高等院校,再到海内外的企业家、科研机构,都对浙江的科技创新表现出极大兴趣,到浙江参观学习交流的队伍络绎不绝。

  香港正在大力推进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浙江之长”恰恰可以补“香港之短”,“浙江经验”亦可给香港诸多启迪,在科技创新领域,浙港合作的空间很大。对此,李家超在政府内部会议、与来访者会谈交流、接受媒体访问,经常谈及这一观念。  

  此次随李家超访问浙江的特区政府官员有: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特首办公室主任叶文娟。访问团阵容庞大,可见李家超对浙港合作非常重视,双方合作的重点突出,涉及领域也比较宽。而且,李家超与所有同行司局长、主任,每人都做了充分准备,做足了功课。

  应对美国“税棒”,开辟新的市场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对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非常关注,他今年2月来大湾区调研,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港澳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都反复强调,“融入”不等于“争取中央支持”,港澳还要主动与内地省份对接,取长补短,携手发展,实现共赢。今年春节假期,夏宝龙还专程前往浙江几家成功的科创企业调研,嘱咐他们与香港特区齐心协力、携手并进。

  浙江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浙江义乌”这个名字“地球人都知道”,是中国小商品集散地,出口全球市场。宁波港的吞吐量长期居于全球前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辐射长江经济带腹地,还是陆海联运的节点,海运货物在宁波转为铁路运输,可直达中亚、欧洲,也是“一带一路”的国际航运枢纽。  

  香港经济的外向型特征也非常明显,内地商品经过香港输送到全球各地,“转口贸易”是香港对外贸易的重要板块。时下,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打压全球贸易伙伴,重点打压中国,给香港和浙江均造成巨大压力。李家超率团访问浙江,构建浙港合作机制,可以推动两地共同应对美国的关税霸凌,探讨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深入探讨:

  其一,助力浙江培育国际品牌。浙江的小商品以品种多样、性价比高而闻名;香港商品的“含金量”高。浙江企业可以在港注册公司,培育国际品牌,提高商品的“含金量”,实现从“多”到“优”的转变。若有众多浙江企业来港发展,将给香港带来可观的投资和就业岗位。  

  其二,共同开辟美国之外的国际市场。有网友说:“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浙江商人。”事实确实如此,现代浙商的身上体现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正是浙江商品“无孔不入”的原因,这也形成了浙商的突出优势:对全球市场瞭如指掌。

  美国对中国关上了大门,祖国内地和香港特区更需要同舟共济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浙商的这一优势,正是宝贵的资源,香港和浙江在这方面合作的空间很大、很广。

  用好国际通道,推进“内联外通”

  中央希望香港发挥好“内联外通”的作用,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提出,要求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李家超极具宽视野、大格局,在各种公开场合经常提及香港兼具国家和国际的优势,持续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作用,为投资者在港发展、为外资进入内地发展、为内地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支撑支持。  

  在美国实行单边主义、不断构筑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碰撞、对接、合作、重整的机会大大增加,可以说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时机已经来临。香港若能把“内联外通”的作用发挥好、发挥透,必能在变革中立足长远、抓住机遇,成为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

  李家超这次率团访问浙江,深化浙港合作,涉及为浙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搭桥铺路”;今年5月,李家超还将首次携内地企业家出访中东,这都是发挥“内联外通”作用的体现。  

  这些积极作为的举措,说明李家超及特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在打造有为政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不仅在“发展香港”上“有为”,也在“贡献国家”上“有为”。

  特首四天的“浙江之行”,将给香港带来更多惊喜,也开启香港“贡献国家”新篇章,举措值得点赞!收获令人期待!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