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評論 > 正文

陈勇:创科人才是创科产业的关键

2021-10-27 20:08:02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陈勇

  在《2021施政报告》,除了“北部都会区”外,锐意发展创科产业也是另一个重点。政府计划在原订的河套区港深创科园的基础上,再建设“新田科技城”,为创科产业提供240公顷的土地。此外,政府亦提出兴建铁路改善科技城和科学园的对外交通,以及扩展现时的科学园。《施政报告》亦建议将现时的创科局改组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以落实由创科带动香港“再工业化”的路线。

  创新科技产业也是国家的重点拓展领域,相信各界都会肯定特区政府对创科产业的重视以及对创科产业“硬件”的投入,但如果没有创科人才,兴建再多的“科技城”也无助于香港创科产业的发展。政府在上个月发布《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中认为本港“人才资源丰富”,称香港有五所世界排名在前百的大学,有“数以千计的创科学者及研究人员”,以及“联系国内外一流科研人才的能力”。但事实上,创科人才短缺一直都是香港创科发展的短板。一个由本地初创企业创办人联合组成的组织在今年年初发表“香港初创企业指数”,比较香港和邻近12个城市支持初创发展的排名,香港仅排名第9,在人才供应方面排第12,几乎“包尾”。

  虽然香港各大学在科研学科上有优势,但中学教育对STEM学科却不够重视。在教联会2017年的一项调查中,仅三成受访教师表示“有信心”教授STEM课程,八成表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培训。此外,现行升学制度重文轻理,高中必修四个核心科目中只有数学一科与创科相关,令STEM相关科目在文凭试报考的人数持续下降。中学“偏文科”问题不解决,大学在科研学科上的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

  在日趋白热化的全球人才争夺竞赛中,香港一直处于劣势:各种人才入境计划的成效亦不如预期,生活成本高企削弱了香港高薪吸引人才的竞争力。故此,除了在入境政策上提供更多配额、放宽不合理限制外,特区政府可考虑仿效内地城市争夺人才的“银弹攻势”,提供住房福利、奖金奖励等,降低境外专才在香港生活的压力,极力吸引和挽留创科人才。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