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桥和他制作的面塑作品。
三头六臂的美猴王面塑。
通河县富强街上有一家“天成面塑”工作室,22岁的店主陈彦桥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与忙着找工作的同学们不一样,这位“通河小伙”选择创业,他的愿景是把专业所学与传统手工制作相结合,让传统面塑与3D打印结合,开启属于自己的“造梦空间”。
学以致用规划职业生涯
走进“天成面塑”工作室,门侧的一排展柜摆满了面塑手工制品:笑容满面的仙翁、威风凛凛的门神、憨态可掬的虾兵蟹将……伸手拿起一个三头六臂的美猴王,陈彦桥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件作品,灵感来自“黑神话悟空”形象,图片是在网上找的,但加入了自己的构思:美猴王“金鸡独立”,三根金箍棒交叉架在一起……“我最喜欢这个,很有灵气。”陈彦桥指着其中一个“悟空”,眼里满是光彩。
毕业于牡丹江大学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陈彦桥不善言辞,可一说起面塑创作,却有说不完的话。严格意义上讲,陈彦桥4年前就开始创业了,在他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在母亲支持下开办了这家工作室,虽然只有寒暑假才开门,却聚拢了一批喜爱手工的孩子。陈彦桥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3D建模等专业知识,结合手工创作,使作品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今年7月陈彦桥大学毕业后,这间工作室人气暴涨。
遍访名师提升创作技艺
陈彦桥带的“徒弟”中,小的五六岁,大的有十几岁,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每个人都能有模有样地照图创作,当然,当了“师傅”的陈彦桥是架构主创。
“面塑的主用料就是面粉,加入一些胶和颜料,以保证韧性和色彩。作品‘骨架’是用铁丝编制成的,糊上一层又一层纸,然后就是捏面塑形……”陈彦桥告诉记者,为了尽快提升技艺,他四处访名师,听说哪儿有高手,他就会马上登门请教。毕业后的这几个月,陈彦桥拜访了省内不少名家。
潜心学习令陈彦桥有了很大进步,拿起数月前创作的“秦琼”,和刚刚捏好的新品对比,确实能看出很大差别,后者身姿、眼神都显得更有精神。“都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我现在深刻体会到,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变成傍身技艺。”陈彦桥说。
夜晚,是陈彦桥留给自己的创作时间,“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也需要20多天。”陈彦桥说,他的每一件作品完成后,工作室的孩子们是首批观众,他也会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
携传统面塑进军手办市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面塑技艺,近几天,陈彦桥开通了与工作室同名的自媒体账号,准备定期更新作品,希望能有同行来共同交流。
手办市场巨大,这也是陈彦桥确定的创业发展方向。陈彦桥告诉记者,现在业态已发展起来,“定制手办”根据形象复杂程度,单件创作收费从两三千元至上万元不等,这还是“照图制作”的价。
陈彦桥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是当“手办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完成架构形象设计,制作客户专属手办,满足其情绪价值需求,拥有自己的手办品牌。充满朝气、信心十足的陈彦桥告诉记者,现在家用3D打印机越来越便宜,打印一件个性化手办不过几元钱,“95后”、“00后”对手办的喜爱已变成生活方式,且越来越个性化,这都激发了他的创业动力。陈彦桥告诉记者,他选择的“手办设计师”成长之路,将把面塑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与3D打印等新技术相结合,“结合市场需求,我要创作不一样的面塑,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报记者 罗彦坤文/摄)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