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谢谢超人学校,感谢余校长,你让我找到了工作,使我一个农村妇女能挣钱了,有了一个稳定的收入了,让我的家庭彻底改变了.....”一个5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拉住超人学校校长余爱娟的手,眼含热泪久久不愿松开。这是发生在洛阳市栾川县超人培训学校感人的一幕。
这位中年妇女杨大嫂家住洛阳市栾川县的一个深山村里,家里的顶梁柱一场大病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上养老下养小的重担自然落在了杨大嫂身上,在超人培训学校经过10余天的厨师技能培训,很快在一家单位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家庭摆脱了困境,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据了解,这只是众多案例的其中一个缩影。
在栾川,超人培训无人不知,校长余爱娟经过20余年的摸、爬、滚、打,把学校办到老百姓的心窝子里,成为农民的贴心人,引路者,就业桥梁,从刚开始单一的电脑培训到现在的20多项职业技能培训,赢得了社会高度评价。
今年42岁的余爱娟,自幼兄弟姐妹多,作为家中的老大,为减轻父母负担,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从小懂事的她16岁就开始走出家门帮父养家,没有文化使她吃了不少苦,在崎岖陡峭的山路开过卡车拉矿石,进到厂矿务工拧过螺丝,跟随亲戚南下深圳打过工,尽管每一步都很努力,但得到的却是杯水车薪,她深深的体会到,人这一辈子没有一技之长是难以过上幸福生活的,曲折的生活为她后来办学磨炼了坚强的意志。
2003年,余爱娟在省城学习电脑技术,由于刻苦钻研,结业后被一家不错的公司聘用并且薪水很高,在繁华的都市让她尝到了靠技能吃饭的甜头,她想,这不也是山城里诸多农村青年需要的结果吗?突发念想:回家乡办培训学校,让家乡更多的人靠技能吃饭!就这样,她与技能培训结下了不解之缘。
余爱娟回家后,一边做着社会调查和各项准备工作,一边报名到县委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班函授学习。2004年冬天,余爱娟多方筹借资金10余万元,购置二手电脑60台,创办了“栾川县超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经申报,获得了栾川县人劳局的审核批准。
超人学校自开办以来,以“教育报国,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务实、负责、专业、创新”为校训,以“争创栾川技能培训第一品牌”为目标。学校聘用教职员工17名,其中本科学历11名,大专4名,中专2名,主要培训项目有: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电脑培训课程,以及电子、电脑维修培训业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余爱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她先在自我“充电”上下功夫,一边教学一边进修,先后取得了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国防信息学院信息系统管理专业毕业文凭。在她的影响下,全体教职员工在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共同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师德和教学质量。每位教师都树立一种理念:教育是一种职业,发展教育事业是一种精神,从事教育是一种态度,做好教育是一种责任。只要每位学员走进超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要用不断创新的方法去教育,尽心尽力去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帮助每一位学员成功就业,努力使之成为优秀的人才。随之在栾川县人劳局、财政局、总工会、农业局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学校又增加了会计、焊工、家政服务、中式烹调、中西式面点、保育员、养老护理、保健按摩、美容化妆等20多项培训项目。2005年开办至今,先后为洛阳市7县7区光残疾人培训电脑操作人员就达300余人;先后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0000余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每个学员都能够好就业、就好业,余爱娟和她的团队经常奔波在拜访省内外各大企业的路上,用她的话说,极力为每个学员找到好出路,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社会公益事业成为超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余爱娟的带领下超人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充满爱心,捐款捐物,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与县委统战部、县总工会、县妇联、共青团栾川县委、红十字会、洛阳市公益顺风车协会、民间爱心组织、县内多家养老中心等紧密结合,策划参与多项爱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和赞誉!
余爱娟,一个新时代平凡青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用执着和爱心谱写出动人的乐章,成为农村、基层、社会可依赖的贴心人。在她不懈努力下,超人培训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60多项荣誉,同时,余爱娟个人被评选为“栾川县政协委员”和县委统战部新联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