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当晨曦初露,西峡县时代广场尚笼罩在薄雾之中,72岁的张婉华已身着素白太极服,身姿挺拔如松地静立其中。她正耐心地为学员调整站姿,温和而坚定地指导:“肩松沉,胯下沉,气要顺……”这位退休17载的老人,以行云流水的拳法,谱写着比仕途更璀璨动人的生命华章。
寻道之路:以匠心铸就太极修为
2008年,张婉华正式开启退休生活,也迎来了自己的“二次人生”。她怀着对太极拳的满腔热爱,自费拜南阳武协陈多斌、郑大体育学院刘霓教授为师,潜心钻研太极技艺。2019年起,更是连续五年参加北京陈氏混元太极学院冯秀茜的网络课程,不断汲取知识养分。
走进她的书房,满墙的招式分解图映入眼帘,详细标注着每个动作的要点与精髓;衣柜里,十八套磨破的太极服静静陈列,无声地诉说着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持。从初学时连“云手”动作都颤颤巍巍的公务员,到在全国赛事中斩获陈氏混元拳、49剑双冠的太极拳六段高手,张婉华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每天凌晨四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她已开始站桩修炼;面对教学视频,她逐帧拆解、反复琢磨;手中的拳谱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每一笔都凝聚着她对太极的深刻理解。就这样,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太极的执着追求,构建起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教学体系。
公益星火:以行动播撒健康希望
2010年,一块醒目的“免费教学”布幅在西峡县悄然悬挂,从此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多年来,张婉华的足迹遍布西峡及周边地区,成为传递健康的使者。
在南阳职业学院,她精心指导,带领学生们组成气势恢宏的千人太极方阵;在西峡县直幼儿园,孩子们跟着她一招一式地练习稚嫩的“五步拳”;在老界岭避暑山庄,她每日晨昏为河南省市退休干部授课,其中不乏省级退休领导。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掌握太极技艺,张婉华独创了“口授 - 互纠 - 手摸 - 对练”的四维教学法。疫情期间,面对特殊形势,她积极创新,开创云端课堂,让太极剑穗在屏幕间流转生姿。此外,她还为西峡县卫健委、税务局等28家单位量身定制课程,并在老君洞梨花节等活动中精彩展演,不断拓展“太极 +”的无限可能。
荣耀时刻:以实力绽放武韵光彩
在太极之路上,张婉华凭借精湛的技艺收获了诸多荣誉。2022年,在豫鄂陕三省联赛中,她凭借陈氏38式太极拳带领团队摘得团体金奖;在市级赛事中,她的春秋大刀表演屡获桂冠。2023年,她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2025年,当“全国老年太极拳大联动”活动在时代广场盛大举行,千人同练八段锦的壮观场面令人震撼。作为武术协会联合支部书记,张婉华培养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助教团队,其中90后成员占比高达三成。荣誉墙上,“和谐杯”全国双冠奖杯与“市武协先进个人”证书交相辉映,生动诠释着传统武学在当代的蓬勃新生。
刚柔并济:以太极诠释人生智慧
“推出去的是浮躁,收回来的是本心。”在张婉华的太极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拳法技艺,更是人生的智慧与哲理。
面对焦虑的职场青年,她以太极招式“掤捋挤按”,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术后康复者,她借助“虚实转换”的原理,引导他们领悟生命的平衡;帕金森学员颤抖的双手,在她温暖的陪伴下缓缓舒展;健忘老人收到她精心制作的“数字口诀卡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双龙华山村教学时,她巧妙地用“掩手肱捶”化解村民间的矛盾纠纷;针对税局职工的亚健康问题,她以“金刚捣碓”为切入点,解读压力管理的有效方法。
正如国家在普及太极拳过程中所发现的,习练太极拳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家庭和睦。在张婉华的学员中,这样的奇迹同样不断上演:63%的三高患者指标明显改善,40多位抑郁患者逐渐康复,八旬老人成功完成徒步登山的壮举……太极,在她的推广下,真正成为了改变人们生活的神奇力量。
薪火相传:以初心绘就传承画卷
每逢重阳节,张婉华都会带领学员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精彩的太极扇;在工商银行的午休时间,白领们纷纷跟随她练习“办公室八段锦”,缓解工作疲劳。2024年西峡县迎国庆展演中,千名学员在她的带领下整齐起势,将“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深深融入城市的发展脉搏。
在土槽村文化广场上,时常能看到7岁孩童与八旬老者一同练习“六手四象功”的温馨场景,这正是张婉华最珍视的勋章,也是她多年来坚持太极公益传承的生动写照。
后记
作为跟随张老师学习五年的学生,我从一个气喘吁吁的“太极菜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助教。每当看到她在学员队列中穿梭,鬓角的银丝与沉稳大气的拳架相互映衬,便会想起陈多斌老师的评价:“她把官场历练转化为教学智慧,让太极真正接了地气。”
十七载光阴,张婉华用超越年龄的生命力量,搭建起了一座太极文化传承之桥。桥的这头,是她从退休干部的身份转变;桥的那头,是万千市民的健康觉醒与文化传承。如今,我们年轻一代当以她为榜样,接过她手绘的拳谱,在每一次抱球起势中,让太极文化的星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作者:王侠,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