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诗观:诗性人所共有,诗意无所不在。
会诗台,自千禧年起,进入互联网时代,会诗台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新锐。
作为国内通过网络互动兴起的民间诗歌组织,会诗台以溪水汇流之姿,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核心,辐射港澳台及海外的现代汉语诗歌原创群体;发展成为集现代诗原创、诗歌文化研究,和以朗诵、歌曲、影像、直播等各种形式彼此应和的艺术创作和传播平台。
会诗台的诗人们,在牡丹花开时节,应文旅部门之约,从全国各地来到洛阳,发现和挖掘这座十三朝古都的现代诗性。本书是中国民间当代诗人自发组织起来,挣脱纸张束缚,助力文旅事业发展,审视历史进程、演绎当下诗意的新篇章。
序言 神州诗旅任纵横(节选)
会诗台成立迄今,九华山而上海,而扬州而镇江,而周庄而锦溪,而北京而中山,而台北而垦丁,而惠州而洛阳。诗意人生,结伴同行。我们的下一站,在七月,在待渡亭。那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开花的地方。神州诗旅,永无止境
——戴其苍
后记 山河入心,禅人合味(节选)
牡丹花开时节,应洛阳文旅部门邀请,会诗台十二位诗人、艺术家,来到这座载有厚重文化历史的十三朝古都。我们进白马寺、上老君山,怀白乐天、拜卢舍那,问礼问乐、勒马听风,于一派古风新韵中,见证这座古城的风采。
——袁军
后记 神都风物放眼量(节选)
诗非荒寒之道,而是建立心灵秩序的减熵降熵大法。会诗台全体同仁,向熵而生,抗熵而存,写好诗,交好友,做好人。诗是USB接口,梦与平行宇宙、多元宇宙的接口,记好暗号,我们洛阳归来,待渡亭成立十周年纪念盛典镇江西津古渡接头
——嘉川
勒马听风处 诗心共潮生——写在《勒马听风》诗集出版之际 文/尘世美
从2025年暮春的洛阳行到今夏蝉鸣,两个月的时光里,19位诗人以笔为楫,在文字的长河中打捞星光,终得一部《勒马听风》即将付梓。这部由香港南风出版社6月底正式发行的诗集,以洛阳瀍河区勒马听风街为精神坐标,在信息奔涌的时代里,竖起一座可供灵魂栖息的诗性驿站。
“勒马”是停驻的智慧,“听风”是倾听的姿态。当19位诗人——既有深耕诗坛的宿将,以岁月淬炼语言的锋芒;亦有崭露头角的新锐,用鲜活体验打破诗的边界;更有跨越南北的书写者,从大湾区潮声到北方雪野,从历史厚重到日常烟火——在“勒马听风”的命题下达成默契,他们选择暂缓脚步,拒绝“快诗”的喧哗,转而以从容之姿,聆听自然的呼吸、时代的心跳与内心的震颤。
诗集中的作品,是一场关于“倾听”的盛宴。戴其苍的诗如老茶回甘,在日常细节中打捞时光的重量;袁军蘸取山川雾气,将地理意象熬煮成哲思的酒;宗德宏以历史为镜,让古老时间与当下生命共振;嘉川的诗行跃动着时尚露珠,在现代语境中重释浪漫……19种声音交织成多声部合唱,既各自成韵,又共同织就一片丰饶的诗意原野。
这部诗集的诞生,更凝结着一群人的心血:责任编辑戴其苍以“删繁就简”平衡个性与共性,封面书法高天晨以雄健笔锋赋予书名筋骨与流动之韵,校对团队萧松、佟声、嘉川逐字推敲守护诗意精准,策划单位以“让诗歌活起来”的初心,铺就从纸页到声音、从书斋到生活的传播路径。
在速朽的时代里,《勒马听风》的出版是一场蓄意的“慢下来”:勒马,是对浮躁的拒绝;听风,是对本质的回归。当十九颗诗心将生命切片投入诗的熔炉,淬炼出的不仅是语言的晶体,更是一种“诗性生存”的态度——以爱、美、共情与敬畏为锚,在精神原野上奔向更辽阔的远方。
此刻,翻开《勒马听风》,便是加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里没有说教,只有真诚;没有晦涩,只有鲜活。十九种观察世界的角度,最终指向同一个终点:在诗意的共鸣中,重新学会倾听——听风,听雨,听内心的声音,听人类共同的心跳。这,或许就是诗歌最朴素的力量:让人在人生旅途中勒住缰绳,却在精神的原野上,奔向永恒。(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