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记者 高攀 )驼铃声声,穿越千年风沙;梵音袅袅,回响万里古道。7月12日,由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百余件唐代陶、瓷器将带领观众重返大唐丝路的辉煌历史,感受东西方文明交流发展的繁荣岁月。
三大篇章展现不同的丝路文明
本次展览以唐代陶瓷为载体,通过“沙漠之舟”“西域奇谈”“胡风唐韵”三大篇章,全方位展现了唐代陶瓷中蕴含的丰富丝路文明元素,为当代观众了解丝路文明提供了重要窗口。
在“沙漠之舟”篇章,观众可以看到不同形态的骆驼俑及牵驼俑。这些骆驼俑不仅展示了骆驼作为“沙漠之舟”的重要地位,还生动再现了丝路商队穿越大漠的壮观场景,体现了古代商旅的艰辛与勇气。
“西域奇谈”则聚焦于各类宗教经丝路传入中原并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佛教文化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吸收了儒道思想,形成了许多自成体系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天神降魔像”“彩绘天王俑”“僧人俑”等展品生动再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胡风唐韵”篇章通过胡人俑、异域器物及文学意象等,展现了丝路上的多元文化与传奇故事。粟特人作为唐代主要的来华胡人,他们在中亚建立了多个城邦国家,并大量东来经商贸易。展览中的胡人俑形象生动,展现了粟特人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
追寻丝路文明 礼赞丝路精神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中国”同名的“CHINA”陶瓷,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上,一件件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元素的陶瓷杰作,伴随着驼铃跨越千山万水,描绘出中外文明互鉴与融通的生动画卷。
“中华文化坚持‘和而不同’理念,承认文明多样性、包容文明异质性,让不同文明互相借鉴、和谐共处,这在当今世界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表示,“流通于丝路的陶瓷器就是当时一种非常生动的媒介,器物的造型、纹饰、技法,可以让不同国家的民众相互了解各自的风土人情、科技水平和精神信仰,同时在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中共同进步。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是对丝路文明的展示,更是对丝路精神的礼赞。”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年底,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学术讲座、文化体验活动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丝路文明的魅力。期待广大观众进馆参观,一同开启这场千年丝路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