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当《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在老城区东华大酒楼粤秀斋回响,8月31日的洛阳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雅集。文人墨客群成立十周年庆典以诗词唱和、歌舞交融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一个民间文化共同体十年铸就的精神丰碑。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赵克红等文艺界名家与百余位群友共襄盛举,现场揭晓的《鹧鸪天·贺群十周年》词作墨卷,成为洛阳城新的文化注脚。
十年耕艺:从六人小群到文化磁场。这个由作家张洛霞发起的民间团体,自2013年六位文友雅聚起步,发展为汇聚作家、艺术家、学者等一百零八位成员的多元文化矩阵。成员中既有央视春晚演员李博成、旅日作家林惠子等文艺先锋,也不乏医学专家、非遗传承人等跨界人才。独创的“文化拼图”模式——按专长组建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三大艺术团队,使分散在全国十二个省市的成员形成创作合力。
庆典盛景:当古琴遇见萨克斯。三个半小时的演出浓缩了十年艺术积淀:二胡曲《白马》与新疆舞《民族一家亲》勾勒出丝路风情长卷;京剧《卖水》与萨克斯《云河》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特别创作的《鹧鸪天》词作经小提琴齐奏演绎,开创了“诗词可视化”表演范式。高潮环节,赵克红挥毫题写“德行天下”巨幅匾额,寄语群体“既要耕云种月,更须反哺桑梓”。
文化破壁:从河洛大地走向世界。十载耕耘,群体完成了三重跨越:组织“河洛欢歌”等62场惠民演出,惠及群众1.2万人次;2019年赴日本名古屋总领馆演出,将《霓裳羽衣曲》搬上国际舞台;2022年与京都大学开展“唐诗与和歌”云端对话,开创了民间文化外交新形式。群体创作的《牡丹亭新咏》《丝路瓷语》等86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群主张洛霞透露,群体将启动“‘一带一路’文化寻根工程”,计划沿陆上丝路采风创作。赵克红评价:“这是民间力量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十年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