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为锚定新学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目标,筑牢教师专业成长根基,9月15日,商丘市第七中学召开新学期教研工作会议,并同步举行“青蓝工程”启动仪式。商丘市第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洪标,党支部副书记付红梅,副校长路雁,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组长及结对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谋划学校新学期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新蓝图。
教研定策 复盘蓄力锚教学核心
在教研工作会议环节,路雁首先对上学年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复盘,既肯定了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精准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结合新学期教育教学任务,明确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核心方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该校教研中心主任杨效䶮对本学期教研工作细则进行详细解读,围绕教师成长与教学提升制定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开展教师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二是常态化推进“推门听课”,以随机抽查形式倒逼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三是组织名师观摩课与“同课异构”活动,搭建优质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四是积极筹备并组织教师参与区级优质课评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五是推进区级课题结题与省级课题申报工作,强化教科研引领作用;六是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重点融入跨学科融合教研内容;七是统筹协调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八是深化大单元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设计能力;九是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凝聚团队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十是要求各学科组深入研究2025年中招试卷,形成高质量试卷评析报告,为中考备考提供科学参考。
青蓝启航 师徒结对共筑成长桥
在“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上,路雁宣读《商丘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方案》,从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参与对象、帮扶内容与措施、实施步骤等方面,清晰明确了“青蓝工程”的推进路径,为师徒双方搭建了清晰的成长框架。
该校通过教学能力、育人成效、师德表现等多维度筛选,精心遴选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与入职学校不久的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青年教师手持拜师帖,依次向各自的导师敬茶、递帖,一举一动间满含对导师的尊敬,更传递出虚心求教、潜心成长的诚意与决心。
导师代表付红梅在发言中以“三心”许下承诺:一是“静待花开”的耐心,尊重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个性成长节奏,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教学创新;二是“教学相长”的谦心,放下“前辈”身段,与青年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三是“倾囊相授”的真心,毫无保留地分享课堂设计技巧、班级管理经验,助力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成长成才。
青年教师代表王明霞则以“三个态度”作出回应:一是以“空杯心态”扎实学,放下固有认知,认真汲取导师的教学经验与育人智慧;二是以“较真态度”刻苦练,从板书设计、课件制作到课堂互动,逐一打磨教学基本功,做到“练过硬、用熟练”;三是以“责任初心”踏实做,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把对学生的关爱融入教学每一个细节。她表示,青年教师会接好前辈递来的“教育接力棒”,努力跑出成长“加速度”,未来争取成为学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校长寄语 凝心聚力谱教育新篇
郭洪标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引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上限;“青蓝工程”是培育青年教师的“重要抓手”,关系着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他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一方面,加强学科间、年级间的交流合作,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用创新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师徒双方要明确各自职责——导师要做好“传帮带”,青年教师要主动“学思践”,在教学相长中共同进步,为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教研会议+青蓝工程”的同步推进,不仅为该校新学期教学工作划定了清晰路径,更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平台”。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商丘市第七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将实现新突破、迈向新台阶,为学生打造更优质、更高效的成长环境。(记者 李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