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斩获ICT中国案例评选六项一等奖 河南移动数字化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2025-09-30 10:53:29 来源:大公网河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共有12个数字化转型案例成功入选《ICT中国(2025)优秀案例集》,其中6个项目荣获一等奖,4个获二等奖,2个获三等奖。获奖项目覆盖5G-A、智能节电、网络优化等多个前沿领域,也与本次活动重点关注ICT技术在垂直行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相契合。

  河南移动在此次获奖项目中,既有贴近民生的项目,也有优化产业发展的项目。其中,河南移动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5G-A套餐“Try&Buy”精准营销方案,创新了商业新模式,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并开创了“先体验后付费”的服务新模式。项目深入探索核心网AI技术,通过华为差异化网络体验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先进AI算法,智能识别不同用户群体,为特定用户提供动态策略的网络加速和体验保障,让每位用户都能享受到为其需求量身定制的最优网络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IOP平台的业务孪生技术,打造智慧运营平台,创造性推出“Try&Buy”精准营销方案,打造“免费体验转化”模式,打破传统预付费模式壁垒,精准切入价格敏感型客户转化场景,成功实现5G-A套餐的加速商用。

  河南移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5G新通话AI数字人:跨越障碍,听见世界”项目,就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据介绍,项目深度融合5G新通话与AI能力,依托5G高速率、低时延特性,集成自然语言处理、动态表情光场采集等核心技术,实现通话从单一语音向多模态交互升级。针对我国2700万听力受损者与2.54亿老年人的沟通痛点,AI数字人的应用为听障人士提供实时语音转译手语动作及同步字幕服务,为老年人在视频通话中植入智能字幕功能,有效打破沟通障碍,提升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度。

  面对日益严峻的通信安全挑战,河南移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基于5G新通话的AI安全助理”应用。该应用依托5G新通话网络“插件化、智能化、全交互”的技术特性,结合AI大模型的分析能力,实现通话安全从“事后追查”向“事前预防”的模式升级。AI安全助理具备精准识别诈骗电话、单向播放警示信息、短信提醒家属、呼叫拦截等多种功能,有效降低用户受骗风险,助力构建安全可信的通信环境。

  在客户服务领域,河南移动、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与华为基于中国移动10086热线,联合推出全国首个5G新通话交互式客服系统,即基于DC新通话的10086灵犀客服智能体。首次将5G新通话DC技术与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相结合,重塑10086客服热线的创新体验。

  区别于传统的客服热线长期依赖IVR(交互式语音应答)技术,让用户在冗长的语音菜单中逐层选择,这一系统是基于IMS数据通道(Data Channel)技术,可以让用户使用DC手机上拨打10086时,不仅可收听语音提示,还能通过手机屏幕直接看到交互式菜单。用户无需再逐级听取语音提示,极大地提升了使用效率。同时,系统与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结合,实现语音、文字、图片等多模态双向交互。灵犀智能体依托用户画像,为不同用户精准推荐个性化套餐与服务,实现个性化的智能交互,让用户精准、便捷地获取所需内容,真正做到“所言即所见”。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移动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基于多目标的AI智能化节能解决方案”,创新推出“算力赋能+“4/5G多维协同”AI寻优策略,通过智算+业务识别,时、空、频、功四维协同+AI智能寻优算法,配合毫秒级关断的全天候节能策略,构建全天候、多网融合的最优节能模型。不仅支持场景智能识别和业务策略自动编排,还可实现多目标的自优化,力求在保障业务感知不下降的同时,支持“一小区一时一策”的精准节能。每年在现有主设备节电的基础上,年额外节电约5932.4万度电,节省费用约4152.68万元,同时减少碳排放约56357.8吨。

  此外,河南移动无线网络“数智运维大脑”项目,基于场景级监控智能体与数智人多模态交互项目,通过AI智能监控与多智能体协作技术,构建场景级监控智能体与数智人多模态交互系统。该系统以看网、讲网、播报三大智能体为核心,实现7×24小时静默监控与分钟级故障定位,融合KPI/KQI数据、业务流等多源信息,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动态预警及三端协同调度。针对传统运维效率低、误报率高的问题,创新采用动态质差门限算法和增量自学习技术,误报率降低30%,故障处理效率提升10倍。项目成果已在河南移动投入使用,年节约超万人天,获3项国家专利,为通信行业提供“监控无人化、处置敏捷化”的运维新范式,推动自智网络向L4高阶演进。

  对于此次斩获的多个奖项,河南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也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赋能产业的发展思路。随着技术的迭代与进步,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王静、张乐、卢文红)

责任编辑:he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