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从 “焦虑崩溃” 到 “从容应对” 专业力量让家庭养育告别迷茫

2025-10-11 16:30:54 来源:大公网河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河南讯】“孩子 3 岁还不会说完整句子,我每天查遍育儿帖,试了无数方法都没用,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是不少发育迟缓儿童家长的真实困境。当 “孩子说话晚”“好动坐不住”“不跟人互动” 等问题出现时,很多家庭陷入“盲目尝试—效果不佳—更焦虑”的循环。而由亚洲儿童发育健康协会颁发的儿童发育训练师的出现,正以科学专业的指导方案,帮家长打破养育困境,让迷茫的育儿路有了清晰方向。

  养育痛点难破:家长的“试错式育儿”,藏着太多无奈

  “之前总以为孩子‘说话晚是贵人语迟’,直到体检时医生提醒‘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我才慌了神。”家住杭州的张女士,想起去年的经历仍心有余悸。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她买了十几本育儿书,跟着短视频学 “语言训练游戏”,每天逼着孩子 “跟读单词”,可孩子不仅没进步,反而更抗拒开口,甚至见了她就躲。

  类似的困境在很多家庭上演: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总爱转圈、对玩具没兴趣,就强行制止,却不知这可能是感统失调的信号;有的孩子吃饭时满地跑、注意力超不过 5 分钟,家长只能靠 “追着喂”“哄着学”,却越管越累;还有的孤独症儿童家长,被 “五花八门的干预方法” 绕晕,花了钱报了课,孩子的社交能力却毫无起色。

  “我们不是不想管,是不知道‘怎么管才对’。”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核心难题 —— 缺乏专业判断的“试错式育儿”,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可能错过孩子 6 岁前的关键干预期,让家长在焦虑中越走越偏。

  专业方案破局:发育训练师的 “定制化指导”,精准解决问题

  “幸好遇到王老师,不然我真的要崩溃了。” 张女士口中的“王老师”,是当地康复机构的儿童发育训练师。经过专业评估,王老师发现张女士的孩子并非“不愿说”,而是“语言理解能力弱,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之前家长“强逼跟读”的方式,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针对孩子的情况,王老师制定了一套“场景化语言训练方案”:不再是机械的单词跟读,而是把语言训练融入日常 —— 吃饭时教孩子说 “要勺子”“想喝汤”,玩玩具时引导说 “我想玩积木”“帮我搭房子”;同时教家长 “多提问、少命令”,比如用 “你想先玩汽车还是球?” 替代 “不许玩汽车,先玩球”。短短 3 个月,孩子不仅能说 5-6 字的完整句子,还会主动跟家长分享幼儿园趣事。

  这正是发育训练师的核心价值:他们不只是“给方法”,更是“精准找问题、科学定方案”。面对“好动坐不住”的孩子,训练师会先通过评估,判断,再设计针对性训练方案,而非简单“批评制止”。

  “以前我总怕‘教错’,现在王老师每周都会跟我沟通孩子的情况,告诉我‘这周重点练什么’‘遇到孩子哭闹该怎么引导’,我心里特别踏实。” 张女士说,如今她不再对着育儿帖焦虑,因为有专业的人帮她 “把方向、定步骤”,养育孩子变得从容多了。

  告别焦虑迷茫:儿童发育训练师,是家长的“育儿战友”

  对很多家庭来说,儿童发育训练师不仅是“孩子的训练老师”,更是“家长的育儿战友”。他们会用通俗的语言帮家长解读“孩子的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比如“孩子总拍桌子不是‘调皮’,可能是想表达‘兴奋’却没找到正确方式”;会教家长“把训练融入生活”,比如在陪孩子搭积木时练 “空间认知”,在穿衣服时练 “精细动作”,让育儿不再是 “额外的负担”,而是自然的互动。

  北京的李先生,曾因孩子“不会跟小朋友玩”而自责,觉得是自己“陪伴不够”。儿童发育训练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是“不知道如何发起社交”,于是教李先生“先带孩子跟熟悉的小朋友玩‘轮流推小车’游戏”,再逐步引导孩子 “主动邀请别人玩”。现在孩子不仅有了固定玩伴,还会主动分享零食,李先生终于卸下了 “育儿失败” 的心理包袱。

  “以前看孩子有问题,我总怀疑‘是不是我没做好’,焦虑得整夜失眠。现在有了专业指导,我知道‘问题在哪、该怎么做’,这种踏实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李先生的感慨,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当养育路上的 “迷茫” 遇上 “专业”,焦虑自然会被化解。儿童发育训练师用科学的方案、耐心的指导,帮家长走出 “试错式育儿” 的困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成长,让每个家庭都能告别养育焦虑,从容享受亲子时光。

责任编辑:he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