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2025年10月21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校史馆里响起了稚嫩的欢笑声,33名平均年龄5岁的河南师范大学幼儿园小朋友,成为这里“史上年纪最小的参观者”。在校史馆讲解员司若涵、童紫英的精心策划与幼儿园老师的全程陪伴下,孩子们用1个半小时的“校史游戏闯关”,与河南师大的百年历史来了一场生动对话。

为了让抽象的校史变得“可触摸、能互动”,讲解员将厚重历史转化为9个趣味闯关环节。活动一开始,孩子们踩着印着“1923”“1956”等关键年份的彩色“时光脚印”,一步步“穿越”到河师大的创办起点;站在校史浮雕前,他们踮着脚尖搜寻太行山、黄河、教学楼的图案,好奇地追问“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河师大吗?”
随后的闯关环节里,孩子们化身“小小探索家”:在“迁徙小侦探”环节,通过沙盘模型读懂前辈们战乱中坚持办学的勇气;“校徽寻宝”时,小手在展柜旁轻轻摸索,找到隐藏的校徽后举着欢呼“我找到啦!”;走进“554教室”复原场景,他们乖乖坐上课桌,模仿大学生翻书的模样,体验“长大上学”的快乐。此外,孩子们还凭着趣味线索猜出生物、化学、数学等“学科明星”,认真聆听讲解员讲科学家与优秀学子的故事时,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最后,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为河师大送上了最纯真的祝福。
参观尾声的“小小采访”中,孩子们的心里话格外真挚:“原来我们学校已经100多岁啦!”“科学家爷爷好厉害,我长大也要当科学家!”“下次还想来找校徽!”简单的话语里,装着满满的收获与向往。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读懂了校史,感受了河师大的历史底蕴与科学家精神,更在他们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的种子。

此次活动既是一次成功的校史普及,也是一场温暖的学前教育实践。为了适配孩子的认知,讲解员提前将历史知识点编成儿歌、小故事,反复演练互动环节;幕后,她们精心设计“时光脚印”“校徽寻宝”等道具,只为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明白”。这支讲解团队用专业与热爱,架起了学校“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她们不仅是校史的传播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学校精神的守护者,她们用青春和智慧,让校史馆真正成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堂”和滋养学子成长的“精神家园”,也让河师大的育人薪火,在萌娃心中悄然传递。(崔纯夕 孙伟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