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独山脚下,白河之滨,青山为伴,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从一个“看病出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吸引别人来看病”的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7月,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南阳 ,彻底改变了周边地区百姓看大病的习惯。
10月23日,“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中医药文化传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了解该国家级中心的建设带来的优质医疗资源“国家标准、南阳实践、百姓受益” 良性循环,探究中医药传承的“南阳方案”。
“与望京医院合作共建区域中心以来,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我们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年门诊量已达 14万人次,年手术量突破1.5万台,复杂疑难手术占比持续攀升,更是在高龄患者手术领域建起成熟诊疗体系,已为多位百岁老人成功施术,最高龄患者达109岁。”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一方面,中心通过‘管理、技术、品牌’三平移,引入北京望京医院的国家级顶尖资源整体;另一方面,结合南阳深厚的仲景文化底蕴和庞大临床需求,进行本地化适配和应用性创新。”
透视接骨机器人,如何实现不开刀的精准复位?

成永忠向采访团介绍智能接骨机器人系统。王孟飞 摄
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五大中心秘书长、三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成永忠向采访团介绍:“这是我们的智能接骨机器人系统,能够解决骨折牵拉复位。比如上肢骨折,可以用机械臂的人机交互模式,医生拖动机械臂抓住病人的肘关节等受伤部位,做好复位,复位之后就可以做闭合穿针。”
CO智能接骨机器人的优势:复位精度高——不开刀愈合速度快,麻醉风险小——减少麻醉死亡风险,微创操作不失血——减少失血休克死亡风险,医生不在透视下操作——无放射损害,代替医生操作——节约医疗资源。

第四代CO接骨手术机器人——透视接骨一体化手术机器人,是未来的移动接骨手术室(接骨救护车)。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该中西医结合CO智能接骨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成永忠数智接骨团队历时20年,在CO接骨的临床与生物力学研究基础上研发而成。是全球首套基于中国接骨学(CO)理论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了不开刀、微创下的高精度智能复位与固定;融合AI影像识别自动规划手术,医生远程操作无放射暴露风险;专攻复杂骨折,有效降低感染、麻醉和失血风险,是中西医结合智能医疗的重大突破。适配传统骨折内固定钢板髓钉和外固定支架耗材各类手术场景,市场覆盖广,差异性强。
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国家级项目落户南阳,其核心使命是通过“管理、技术、品牌”三平移,建成一个高水平的临床诊疗、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把北京望京医院这样的国家级顶尖中医骨伤资源,整体引入南阳。通过统一的管理、技术和品牌,把该中心建成高水平的看病、科研和培养人才的中心。
重塑中西医协同诊疗范式
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的诊疗模式是 “双重导航,一体治疗” 。用现代医学的影像检查(如CT、核磁)做“精准地图”,用中医的整体辨证做“智慧导航”,共同为患者绘制最完整的“健康路线图”。在治疗上,有一个“智能决策系统”:很清楚哪种病在哪个阶段用中医效果好、性价比高;在什么关键点必须用西医手术;术后又如何用中医药进行最佳康复。例如对颈椎病,不仅能做手术,更能通过正骨手法等提供有效的“非手术方案”。这不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最佳路径。
未来,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将通过医联体、技术下沉和远程医疗,将中心的优质资源更广泛地覆盖至基层,为“健康南阳”乃至“健康中原”建设贡献核心力量,让中医药这一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