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记者 王孟飞)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仲景宛西制药依托当地地域资源禀赋、仲景文化优势,传承医圣精神,精研仲景方剂,打造仲景品牌,制造仲景名药,实现文化赋能品牌,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
10月25日,“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中医药文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抵达医圣张仲景故里、八百里伏牛山南麓的南阳市西峡县,实地探访仲景宛西制药,体悟医圣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仲景宛西制药厂区内的医圣张仲景雕塑。王孟飞 摄
传承创新,让仲景文化焕发时代魅力

仲景宛西制药始终秉承“传承 创新 责任 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恪守“让老中医放心,让老百姓放心,让老祖宗放心”的社会承诺。打造中华医圣苑、仲景养生小镇等文化宣教载体,开展“三分钟讲透经典”全国中医药文化巡讲等公益活动,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让仲景文化焕发时代魅力。
“药材好·药才好”,全链条质量追溯铸就放心药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六味地黄丸的六种成分,三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侧重补肾阴。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方中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涩精固脱,为臣药;山药补益脾阴,固精止带,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之滋腻,为佐药;牡丹皮清泄肝火,制山萸肉之温涩,为佐药;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为佐药。”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仲景宛西制药的明星产品——六味地黄丸。
据悉,自1998年起,仲景宛西制药全国三省六地建立六大中药材基地,实施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公司将“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贯穿于产业链全过程,围绕“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经方药,做精做深,打造了市场认可的拳头产品群。构建起从中药材原料种植到中成药产品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全链条保障产品质量。
科技驱动,数智化生产基地引领中药现代化

智能生产车间内的自动化红外线识别装药环节。王孟飞 摄
仲景宛西制药建成先进的中药浓缩丸数智化生产基地,设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张仲景经方药重点研究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研发国家级新药9个。
仲景宛西制药的部分医药产品。王孟飞摄
目前,仲景宛西制药主营产品涵盖“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100多种经典名方药和“仲景”牌枇杷清肺饮颗粒、天智颗粒、太子金颗粒、“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等创新中药,以及500多种中药饮片、3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培育了“仲景”“月月舒”全国驰名商标,其中“仲景”品牌被评定为中华老字号、入选“中国商标500强”、荣膺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在产业布局上,构建了“工业+农业+商业+医疗+养生+食品”的大健康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覆盖;积极开发药食同源健康食品,拓展大健康产业,丰富了产品矩阵,满足了多元化健康需求。
履行“三放心”承诺,构建大健康产业惠及民生
仲景宛西制药立足河南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成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行业典范。
建成豫、皖、川三省六地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数十万药农增收致富,让中药材种植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3000家张仲景大药房构建起“5-10分钟健康生活圈”,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全链协同发展、惠及民生福祉”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公司始终秉承“道地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理念,最大程度地保护独特的生态环境,确保药材的“道地”基因。从源头控制农残和重金属,杜绝污染,保障中药材品质。保持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确保基地能够长期、稳定地生产优质药材。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让老中医放心,让老百姓放心,让老祖宗放心”的庄严承诺,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更成为河南现代化进程中坚守文化根脉、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写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数十万药农稳定增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累计投入上亿元用于抗疫救灾、捐资助教、乡村振兴,体现了仲景宛西制药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的社会担当,为中医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