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但商丘市梁园区农村却热闹非凡,喜事连连。全区8个乡镇大兴移风易俗,纷纷举办集体婚礼,特别是和山东曹县、单县交界的乡镇,还主动跨区“联姻”,派新人到梁园区参加集体婚礼。

梁园区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区域性中心城区和涉农区。其北部与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县、单县接壤,三地主要以黄河故道为界,地相邻、水相连、习相近、文相似、婚相通,在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工作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促文明。为此,梁园区委、区政府主动对接曹县、单县,发起建立两省三县区农村移风易俗跨省联动机制,探索推进边界地区抵制高价彩礼跨省联动工作新路径,得到曹县、单县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该工作开展近一年来,三县区农村彩礼下降16.8%,仅此一项便节约开支8000多万元。
跨省联动:奏响移风易俗“大合唱”
调查显示,梁园区与曹县、单县之间男女青年通婚频繁,在推进农村“低彩礼”“零彩礼”实践中,三县区工作推进未能同频共振,彩礼数额各存差异、此消彼长,导致适婚青年彩礼区域攀比现象突出。为此,梁园区委宣传部主动对接,组织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和边界3个乡镇负责人,先后赴曹县、单县走访调研,登门协商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区域联动工作。很快,三县区达成共识,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县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组建高规格“豫鲁联姻”抵制高价彩礼跨省联动议事协调机构,由商丘、菏泽两市市委宣传部协调指导,三县区党委、政府精心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多部门齐抓共管,保障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彩礼不超过3万元、宴席每桌不高于350元”的标准并固化,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推动边界地区形成板块效应。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园区委书记张团结,区长魏宏志,区委副书记王震等领导亲自出席抵制高价彩礼集体婚礼,并为新人证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赵向群还带队到曹县、单县走访沟通,就移风易俗工作征求对方意见建议,增强区域联动性。
建立抵制高价彩礼工作机制。三县区通过协商,建立“三方互访”机制、交流会商机制、工作通报机制和区域高价彩礼治理机制。约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三县区主要领导互访活动,增进友好交流,明确工作重点;每半年轮流在梁园区、曹县和单县召开抵制高价彩礼会商交流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和宣传口径,交流经验,寻找差距,制定下步工作举措;每半年相互通报当地彩礼及婚宴标准走势,共同制定遏制彩礼上涨的措施和对策;一方发现农村高价彩礼抬头问题,多方协同发力,做好本地工作,遏制高价彩礼蔓延,形成良性互动。
不断丰富跨省联动工作载体。创新打造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跨省合作“三联模式”。三县区联合发布“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联合倡议书,举办万人签字仪式,发放倡议书20多万份,20多万适婚青年积极响应,踊跃签名;举办多场“零彩礼”集体婚礼,为新人立标杆、作示范;开展“抵制高价彩礼比比看活动”,户比户、村比村、乡镇比乡镇、县区比县区,比一比谁的彩礼更低,谁的宴席花钱更少,谁的婚庆简约有新意。
联合开展“青年联谊”活动。10月26日,在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联合举办“豫鲁联谊”抵制高价彩礼青年联谊会,三县区组织120多名单身适龄青年参加,为青年牵线搭桥、增进了解、培育爱情土壤,为深化抵制高价彩礼种下“种子”。开展“联亲”实践。结合“我们的节日”这个主题,三县区在九九重阳节举办“孝善饺子宴”文明实践活动,互相邀请相邻乡镇老年人参加。

文化浸润:唱响文明新风“好声音”
三县区在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跨省联动实践中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潜移默化宣传教育,做到润物无声,让健康、积极、向上的婚育文化蔚然成风。
组织跨省集体婚礼现场说教。集体婚礼节省时间、精力与经费成本,且规模宏大、场面热烈,由党委、政府主导,大幅提升新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具重大纪念价值。近年来,三县区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节等重大节日,先后在梁园区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全国文明村水池铺镇张王李村,以及曹县汉服文化基地、单县财富广场等地轮值举办抵制高价彩礼跨省联动集体婚礼,在三县区及其周边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是今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初六),梁园区联合曹县同步举办“豫鲁联姻”抵制高价彩礼新中式集体婚礼,两地互选新婚夫妻代表参加对方县区集体婚礼,让新人深切感受新风尚带来的新活力。3000多名群众现场观礼,20多家媒体采访报道,通过新郎、新娘通过讲述自身抵制高价彩礼的亲身经历,增强了农村群众崇尚移风易俗的思想认识与行动自觉,不少适婚青年踊跃报名预约参加下一次集体婚礼。
新闻宣传讲述“豫鲁故事”。豫鲁黄河故道三县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额彩礼给男方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少家庭因为高价彩礼背负巨额债务,部分家庭甚至陷入生活极端困难的境地,严重影响新婚夫妻感情。为此,梁园区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社会宣传,讲清高价彩礼的危害性,倡导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区委宣传部组织10多家媒体,开展“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沿边行”媒体采风行动,同时邀请曹县、单县媒体赴梁园区采访,形成新闻宣传联动机制,相关报道在豫鲁两地媒体联合推出。记者深入三县区边界乡村,挖掘出一大批“低彩礼”“零彩礼”的践行者及其家庭事迹。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系列报道、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密集传播,累计发稿360余篇(条),形成区域新闻联动“矩阵效应”。
文艺宣传演绎移风易俗文艺节目。梁园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明办先后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的戏曲、歌曲、快板、相声等文艺作品,如戏曲小品《相亲》《捐款》《家庭面试》和情景剧《要彩礼》《孝顺要趁早》、数来宝《梁园新风谱新篇》等作品广受好评,其中《捐款》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戏曲小品大赛二等奖。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演出210多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三县区文艺工作者还开展异地巡回交流演出,让三县区群众在笑声中接受移风易俗教育。此外,梁园区还善用网络名人、大V的流量优势,邀请著名的“豫东红脸王”刘忠河、四平调传承人付梅等名家登上网络戏曲舞台倡导婚育新风尚,“天赐梁园大舞台”抖音账号聚焦移风易俗戏曲宣传,单场观看量超1万人次,让文明新风直抵网民心坎。
民间互动以走亲戚串门传扬新风。梁园区认真盘点辖区群众与山东曹县、单县亲戚资源,借助传统节日走亲戚,他们宣传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梁园经验”,以现身说法让三县区农村群众学有榜样、信有依据。3200多名梁园群众赴山东走亲,以串门交流的方式劲吹婚育新风,成为不可或缺的宣传力量。山东群众赴梁园走亲戚也带来鲁韵新风,推动三地移风易俗活动深度融合。
“新风红娘”当好角色劝减彩礼。梁园区精准把握“红娘”这一关键角色,对辖区“红娘”开展调查摸底、建档立卡,186位“红娘”经区乡移风易俗培训后上岗。每年年底,梁园区还评选群众公认的“金牌红娘”并予以表彰。这些“红娘”积极劝说女方家长摒弃封建传统观念,倡导移风易俗、低价彩礼的新风正气,既抵制了高价彩礼,又促成了一桩桩美满姻缘。

为爱“松绑”:演绎新婚家庭“幸福歌”
“不要让高价彩礼成为年轻人的‘甜蜜负担’,婚姻的幸福不能用金钱衡量!”“真正的爱情是金钱买不来的,用彩礼多少来衡量爱情,是对爱情的最大亵渎!”针对高价彩礼问题,梁园区不只是靠“堵”,更多的是靠“疏”,积极为爱“松绑”,让青年人告别高价彩礼束缚,轻装上阵追求幸福生活。
倡导设立创业基金。梁园区孙福集乡和曹县朱洪庙镇接壤,朱洪庙镇的大棚小青菜种植产业远近闻名,深受孙福集乡青年农民的青睐。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两地青年一拍即合,倡导将“彩礼”转化成为种植小青菜等的“创业基金”,助力适婚青年创业。孙福集乡党委、政府组织青年农民到朱洪庙镇参观学习,回来发展小青菜种植,一年便发展至6000多亩,每亩年纯收益超2万元,菜农户均增收8万多元。孙福集乡青年农民耿晨2019年返乡创业植小青菜时,正为资金不足发愁,朱洪庙镇“准岳父”把8万元彩礼退给小耿作为创业基金,借助这笔创业资金,耿晨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蔬菜及优质粮食作物,年收益超40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婚后小两口的日子愈发滋润。
引导适婚青年签署孝善承诺书。三县区共同组织适婚青年婚前签订孝老养老承诺书,并举办承诺签字仪式,青年们庄严承诺孝敬双方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尤其明确女儿、女婿要与儿子、儿媳一样,自觉履行赡养岳父母的法定义务,让女方家长吃下“定心丸”。截至10月底,三县区已有22.6万适婚青年签署了孝善承诺书。
开展寻找“最美娘家人”活动。抵制高价彩礼,女方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丈母娘和丈母爹更是关键角色。梁园区充分利用“大喇叭”“村级夜校”、精神文明大讲堂等阵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重点引导女方家人转变思想,主动践行。同时充分发挥“一约五会”作用,评选“乡村光荣榜”,精心培育、挖掘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的先进典型与带头人,以典型引路带动更多女方家庭放弃高价彩礼,托起女儿的幸福。对于自觉接受“低彩礼”或“零彩礼”的女方家庭,予以大力宣传报道,地方党委、政府还给予适当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如今,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已如星火燎原,成为豫鲁两省边界三县区适婚青年的行动自觉,一场深刻的婚俗改革正在广袤的豫鲁大地悄然兴起。 (李德鹏 赵香华 李顶)